
太安逸了,有时也会滋生不出诸多灵感,比如为亲情添墨,最后只落得相安无事。亦或为友情.爱情推杯,竟也刮花了许多温存。所以有人直接了当的给我忠告:“你笔下描绘的所有柔情似水,其实,不抵一颗白菜”。
我从欲望里走来,希望把清净带给人间,但是,在我穿上袈裟的那一刻,发现自己从此忘了慈悲——
这就是披着觐见的共鸣,当我们清楚的想要告白时,总能找到相对应的契机,让自己沉沦;没有人会在意“你”有多努力去打捞真诚,反而,倘若你稍有风骨,便会被世俗打压,直至萎靡。
于是荒芜之际,大多数人想到了表达,想到了追溯,想到了,原来所有情感是可以凭空勾勒出来的;而建立这些文明基石所要的材料——金钱与地位。
做过自媒体的大人们或许都有感触,凭着仅有的那点经历和学识,根本无法去运筹江山,为自己所用,就连潺潺溪流,也是渐渐层出花甲。假如有一天,我们想不出更好的词汇去雕琢人生,为什么不放下那支带有企图的笔,背起行囊,来一次毫无目地的流浪,听说感恩无处不在。
我接下来要陈诉的没有任何针对性,只是出于一种理解,动机全无。
当我们把自己所热爱的习惯,慢慢养成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或者物质给予的时候,诸多枷锁就会扑面而来;创作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就是说不应该给文明挂上标签,除非这是个变异了的世界。比如:放生的意义在于随缘,买来的慈悲,就显得欲望深重了,当一切真相接近人为,我们才发现,原来整个框架体系是“运营”,而不是运筹。
文墨也是如此,如果我努力的想要去彰显一段过往,倒不如按照这个情节去疯一场,不谙冬雪,何来春魇?
也就是说,笔下光阴已经没过基础,成就为基业时,你所见过最好的灵感,其实只是参与了一场文字盛宴罢了,而这场角逐中,大家都在拼命的敲打头颅酝酿,仿佛已经没有更多情感可以突入其中,因为,脑海里闪过的片段,除了奖金还有打赏。
不管是佛陀还是远古传下来的风范,都潜移默化般讴歌着与时俱进。
可不可以让文字产生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份价值,如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那就有待考量了。“自古帝王赊余粮,不问出处可荒芜”这是我认为。
金钱与物质横流的当今盛世,很多文人墨客选择了一种自保的方法进行创作——付费阅读等等,这并不代表咱狭隘,只能说是一种表现,为了生存,但实质与内涵,各凭喜好。
有冲击力的文字,可以如尘入心,而突破感官的诸多随写,可能让人厌世;所以在这个以生存为主体的市场中,没人去定义规则,只有潜规则。或许,佛陀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经文,缘来是可以换钱的。
人生,不管是创作还是写实,都注定会输给时间,或许有一段心痕你还未曾染墨,何不趁着拿起之际,去放下束缚,给自己一片无边无际的灵感,只要有泪,何求不惹悲风,只要有血有肉,何患情愫不苟温良。
于是,文字中不但有了生命,更加有了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