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心理想法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赵彤彤

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赵彤彤

作者: 咸鱼ing | 来源:发表于2024-04-27 23:49 被阅读0次

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洗澡》、回忆录《我们仨》、散文集《将饮茶》等,以及翻译名作《唐吉诃德》、《吉尔•布拉斯》等。她是民国最后一位传奇女子,也是最后一位女先生。

生平:

一、书香世家、父母熏陶:

杨绛,1911年出生于北京,父母籍贯江苏无锡,家中代代都是读书人,可谓书香世家。父亲杨萌杭,早年是一位进步青年学者,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上交大前身),到过日本、美国留学,学识渊博、刚正不阿。母亲唐须瑩,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家中富足,从小读书写字,于中国第一所女子中学毕业,之后便嫁给杨萌杭,相夫教子,温柔贤淑。父母相互扶持,恩爱有加,对杨绛进行开明的文化素质教育,年幼的杨绛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熏陶之下,逐渐成长为日后钱钟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二、举家回南、年少求学:

1917年,在京师高等检察厅任检察长的杨萌杭不畏强权,在审理高官受贿案件中不作退让,然政府官官相护,杨萌杭被诬陷停职、受尽挫折,心灰意冷之下,无奈于1919年举家迁居回南。8岁大的小杨绛回南后先是在沙巷口大王庙小学念书,后不满其教学质量而转去了上海启明女校,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纯真愉快的学习时光。后又因启明的宗教性质较为浓烈,被父亲要求转到了振华女校。在振华女校,杨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五年便修完六年的课程,192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彼时的清华尚不对上海招生,杨绛便选择了东吴大学)免试录取。学习之余,杨绛的唯一爱好便是读书,甚至嗜书如命,即便生病不上课也要自己读书,书香润身,终有所成。

三、相遇清华、共赴海外:

1931年,杨绛刚升大四,无奈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九一八事变,日本侵虐中国,东北沦陷。时局不稳,学校停课。为了学业,杨绛打算北上借读其他大学,正是此次北上,邂逅了相伴一生的钱钟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个有才华的人相互吸引,相互倾倒。相恋两年,便订下婚约。此后的1935年,钱钟书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杨绛毅然决然放弃清华研究生学业,自费留学,义无反顾地陪着钟书。出国之前两人先照例举行了婚礼,一路长跑的生活轨迹终是走到了一处。此后,便一同出国留学,不论在牛津还是在巴黎,都留下了夫妻相爱的足迹,更于1937年在英国迎来了宝贝女儿钱瑗,从此便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三口。

四、灾祸降临、光辉同在:

1938年,战火的硝烟弥漫中华大地,杨绛与钱钟书启程返回祖国的怀抱。彼时的不久之前,母亲离世,刚当上半年母亲的杨绛永远失去了母亲。回到祖国的日子,杨绛在上海的钱家和杨家之间来回奔走,过着乱世下艰苦卓绝的生活。战事吃紧,上海这座“孤岛”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发展,话剧广受喜爱。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夫妻俩戏剧界的朋友了解到杨绛在创作方面的天赋,便要求她试着创作一个剧本。1943年杨绛的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横空出世,杨绛一举成名。随后杨绛又创作了喜剧《弄假成真》获得满堂彩。一时之间,杨绛之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彼时的杨绛安之若素,选择默默陪在钱钟书身边,夫唱妇随。她对丈夫的支持,成就了钱钟书的惊世之作——《围城》。在那个灾祸不断的乱世,两个才子仍能散发出令世人炫目的光辉。

五、跌宕岁月、与世浮沉: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夫妻二人带着女儿北上清华任职教书。日子走上正轨,女儿渐渐长大独立,夫妻二人闲暇之余,便是读书写作。人一旦有了些名气,各种是非也会紧随而至,杨绛也不例外。但是面对无妄之灾,杨绛选择坚守本心,不作理会,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1958年,杨绛写的《论斐尔丁》发表,该文成为“拔白旗”运动的四面白旗之一,遭受批判,面对文学所批判大会,杨绛选择默默承受,同年便下放到太和庄改造。从小被父母呵护长大的杨绛第一次下乡,即使条件艰苦,杨绛依旧待人真诚,与农亲近。本以为结束改造,生活会一帆风顺。1959年至1961的三年困难时期,杨绛因一篇文章《论萨克雷<名利场>》被扣上鼓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帽子,在1966年开始的“文革”中被群众揪出来批斗,被污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这期间,被安排到厕所工作、被剪成阴阳头、被群众推到外面游街……1969年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好在苦难的日子里,身边和心上总有一个人,才会对生活有所希望。

六、至亲辞别、孑然一身:

十几年来,杨绛遭受了太多磨难,即便如此,她的文字还是一如既往的云淡风轻,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子的温暖,给后世的人们带来力量。杨绛心性平和,不与人争斗,这得以使她和丈夫顺利熬过文革的十年跌宕岁月。文革之后,春回大地,夫妇二人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阅读写作,也创作出不少绝世佳作,获得国内外文学界的一致肯定,一时之间二人荣誉加身,好不耀眼。

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钱杨夫妇已步入晚年,一家人在三里河的宅子里过着简单而美好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疾病悄然而至。1994年,耄耋之年的钱钟书因为一身的病住进医院。先是肺炎,而后又诊断出膀胱癌变,做完手术又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老人家饱受病痛折磨,而更不幸的是,女儿钱瑗也病了,骨结核+肺癌晚期,父女俩双双住院,家瞬间变成了空空荡荡的东西。1997年3月女儿钱瑗走了,世间离殇,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次年12月,钱钟书也离开了人世。

从此杨绛孑然一身,独自回忆着往昔岁月,一个人默默走了十几载,期间她把三个人的生活写了下来,汇聚成了回忆录《我们仨》,没有太多文学技巧,只是一些简单的美好日常,便足以打动人心,让人热泪盈眶。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也默默辞世,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民国最后一个传奇女子,最后一个女先生也悄然谢幕。

以上全是书中内容,我只是稍作精简,并无太多文字技巧,谨以此纪念一位伟大的文学作家——我们的杨绛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绛传:生活不易,保持优雅-赵彤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cz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