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到一篇名为《对教师的苛责,正在毁掉中国的孩子》的文章,读后感慨颇多。我想,作者不是危言耸听。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从电视上、从网络上经常会看到、听到关于学生、关于教师事件的新闻,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记得今年三月份在网上看到过一段 长约8分钟的校外施暴的视频,该事件里的学生是黑龙江省肇东市商家镇中学的学生,视频是围观者用手机拍摄。雪地上,一个红衣女生向另一个蓝衣女生扇巴掌,用脚踹,并要求其脱衣服。现场很多人围观,均无人伸出援手。蓝衣女生被迫脱到只剩短袖,施暴仍未结束。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后来女生逃进一户人家,红衣女生入室继续拉扯对方头发,被虐女生向室内一男一女两个大人求救,不知何故,这两个大人并未进行制止!
事后,肇东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相关责任人启动追责程序,涉事女孩向被虐女孩道歉……
不知从何时起,学生之间施暴、学生对老师、社会对教师的暴力伤害事件屡见不鲜。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2018年1月6日,宁都思源学校7名女生怀疑同学曾某向老师举报她们抽烟。就寝期间,郭某红用手抓住曾某头发并扇其耳光,曾某嘴角流血。其他女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对其踩踏、踢打,并让其在地上打滚。
事后,学校联系郭某红等七名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协商处理,对带头打人的三名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对其他打人的学生批评教育。
诸如此类事件还有很多,让我在震惊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谁给了这些孩子们的勇气,让本该天真善良的孩子如此轻易、冷漠、残忍地欺负他人,还那样平静、嚣张的拍视频,是以此为乐吗?
是本来的性格残暴,不加约束?
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重失败?
还是后果不够具有震慑力?
我想这些因素或许都夹杂其中吧!!!孩子犯了大错,经常是家长出面道个歉,赔点钱就了事。这就让孩子认为自己犯了错没什么大不了,道歉赔钱就OK。长此以往造成孩子胆子越来越大,分辨是非的能力越来越差。因此,道歉、赔钱就了事的做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目的。
我们是不是应该多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校园暴力?而这些本该善良天真的孩子,为何有如此的暴戾之气?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课堂上发生一起血案。学生某某对被害老师没有任何仇怨,却揣着三把利刃,连捅老师四刀致其死亡。被害老师郝旭东家境贫寒、才华横溢,才上班不到40天。而弑师的学生,却在其留下的一页“死亡笔记”中,自称“我就是坏学生,还坏到家了……我恨老师,更恨学校、国家、社会……我要发泄,我要复仇,我要杀老师。”
2006年3月31日,铜川耀州区南街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邱淑娥将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张某“教育”了一顿。4月1日,张某父亲及4名凶徒,在邱淑娥家门口,将邱和她的丈夫暴打一顿。邱淑娥颅内血肿,不治身亡。
2005年11月11日,一位年富力强的校长,在家访中,被丧失理智的家长当场砍死……
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震撼着我们!我们都知道,作为家长,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假如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哪怕老师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进行了轻微的体罚,但我想老师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有不满,应通过正常途径与老师沟通,或者向学校乃至教育部门反映。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维护孩子正常的合法权益。这样做才会让孩子耳濡目染,从小懂得维护合法权益要以正确的方式、合理的渠道解决。
而绝不是图一时之快,采取过激措施,甚至违法犯罪。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
今天99%的老师是不敢打学生的。老师打了学生,哪怕很轻微。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就会找到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求老师赔礼、赔偿。老师轻则颜面无存,身败名裂。重则开除教职,丢掉饭碗。
老师在“一朝被蛇咬”后,对不遵守行为规则的孩子只好不闻不问。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2017年,齐齐哈尔一位张副校长,在下课时维持课间秩序,制止一位同学在走廊里大声喧哗。
这位同学不仅不服管教,还直接顶撞校长。情急中,张校长爆了粗口:“校长不当了,也不惯你。”这件事情被曝光到网上,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有人指责张副校长,缺乏师德。也有人在力挺他,这所学校的一位毕业生说:“就是因为有这样负责任的教师,敢管别人不敢管的事,才会让二中在歪风邪气中不受影响。”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最后,张副校长党内严重警告,撤职调离;该校校长党内警告;教育局分管副局长诫勉谈话。。。。。
在广西南宁,一位老师因为阻止男生在教师走廊上吸烟,和学生发生冲突,被告到教育局,老师被辞退。。。。。
如此严重的处理结果,让不少老师心有戚戚。于是,终于,没有人再敢管行为不端的孩子了!
寒心的老师们在想:“好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不学习、闹事都随你便。你考不上大学,随你去。你以后什么样和我也没关系。我何苦为了你费心费力,还惹一身不是?!我一个月安安稳稳拿我的工资,就行啦……”
我有个朋友是中学的老师,她说:“现在是学生敢犯错,而老师不敢管。”怎么管呢?说轻一点没用,说重一点,万一出事了怎么办?被投诉辞退,还算是轻的。
2011年11月4日,湖北一位初中生,上课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了之后,批评了几句,并且让他罚站。结果这位学生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后,直接从4楼跳了下去。班主任当场就吓傻了。“不就是批评了他几句,要他认真学习吗?为什么突然就跳楼了?!”事后,教育局、当地纪委、学生家长,连警察都来了,闹得学校人仰马翻。
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敢管?哪个老师敢教?敢管的老师都被压制了;想管的老师看了看真管的老师的下场,必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我们的家长又舍不得管!!长此以往,孩子越来越野,不受行为规则约束的孩子必将越来越多。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家长对孩子过于袒护,造成了孩子放任的性格,而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就是父母惯出来的!
很多父母根本不了解或不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所作所为,任何时候自己的孩子都必须最大。假如老师批评教育学生,个别家长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向老师兴师问罪!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只能使孩子越来越任性,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越来越不负责。
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涉事教师基本都是一刀切的“一辞了事”,这种只对老师进行管束对学生却全面支持的教育管理机制,会给犯错的孩子造成错觉,让孩子更加有恃无恐!
我在网上看过几篇学生日记,足以反映个别学生真实的心里想法。
(1)在家里我就是小皇帝,说什么是什么,没人敢动我一下。在学校你凭什么管我?
(2)老师不敢说我们,基本上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怕我们!每学期学校要组织我们给老师打分,哪个老师平时管我们多,我们就给他打零分,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不管我们的,可以给他满分。
(3)我们班新来的小老师,我上课看小说,老师不让看,要没收。我不给她就来夺,我踹她一脚,她跑一边哭去了。班主任让我给她道歉、写检讨书,我不写就不让我进教室。我告诉了我爸,我爸来学校一闹,班主任就让我进教室了,最后我也没道歉!没写什么检讨书……
…………
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学校,孩子几乎都是怕老师的,父母经常会这样告诉老师:老师您对孩子要严厉些,该管就管,不听话你就打。
父母说的都是真心话,他们确信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老师教育孩子要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他们希望老师能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孩子那时,再不怕父母的孩子,老师说的话都是放在心里的。
人应该有敬畏心,自觉约束自我。
古语:“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话不假。但是,父母就是父母,是有血缘关系的。让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充当职业教育者去管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错位,父母看到流泪的孩子会心疼,怎么会忍心对犯错的孩子进行严加管教和惩戒?
往往是“他还是孩子…”就不了了之。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教育,请别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中说的:“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老师会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教育和帮助,请将管孩子的权利交给老师。
让老师管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和保护。如果当教师因为自身安全而被迫放弃管你孩子的时候;如果家长一味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如果在孩子在本该养成遵守规矩习惯的年纪却可以为所欲为……那么,当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习惯,教育就走向了危险崩溃的边缘。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将兴,必贵师重傅。于个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与国家,是百年大计的基石。
教子尊师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兴旺要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而且,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太子老师李刚因患腿疾不能行走,唐太宗特许其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太子亲自迎老师。
礼部尚书王圭是四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听到有人反应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你以后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唐太宗家教严格,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
程门立雪 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火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明帝尊师、子贡结庐、岳飞哭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严师出高徒。
“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父母会心疼,不必送来读。”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无情竹是旧时私塾先生的戒尺。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博学而严厉,在三味书屋里,不但有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书“孟子见梁惠王”,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大,半本书背下来,手掌被打的发肿。
严师,师者严矣,该惩戒的必须惩戒,才有高徒可出。
这个世界,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长的,我想就是老师了。因为他们懂得,子不教不成材。
不是提倡严厉的体罚,但是给老师管教的权利,给老师适度惩戒的自由,才能让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
在欧美韩国等国家,都有针对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赋予老师作为社会角色的代表,向孩子传递规则意识,并让他们意识到,触犯规则要收到惩罚。例如在最为尊重个性的美国,也是允许适当体罚学生的,对于极个别的熊孩子,美国有少年法庭,会让他们承担法律责任。
韩国则是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对不听老师的反复训诫和指导,无端孤立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超过学校规定的罚分学生,允许体罚。还对体罚工具做了规定,对小学、初中生,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木棍;对高中生,木棍直径可在1.5厘米左右,长度不超过60厘米。
从世界各国对教育的态度来看,中国教师是最没有职业自主权的群体,而中国的学生则是最自由、最无拘无束的受教育对象了。
有这样一番话说得好: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
心有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原创】频发的各种学校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岛市政府在2017年3月20日开始发布实施《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据了解,这是全国或地方性教育法规中,首次提出“惩戒”的概念。青岛教师一时间扬眉吐气,属于老师的春天就要来了。
就如《对教师的苛责,正在毁掉中国的孩子》中作者所言:“这个世界,最不应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应该被娇惯的是孩子。”
教育孩子懂得遵守学校规则,尊重老师,懂得礼貌和谦卑。这样的教育理念才是正确的。孙育忠先生说:“别把老师置于不敢管的境地,因为你的父母偏袒你,如果老师再偏袒你,未来,社会会加倍刺痛你。”
声明: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故事是作者搜集整理。
文章所有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到其他平台,请署名文章作者。
作者简介如下:
作者刘立军,笔名泰然格格。热爱生活,喜欢写作、旅游、运动。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喜欢用笔抒情,寄情与文字中。作者作品均为原创。作品发布在呼伦贝尔日报、华能呼伦贝尔能源报、明珠文学、百度、搜狐网、草根文苑、美篇、简书等。作者是呼伦贝尔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明珠文学社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