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开头,我以为我是可以预见结局的,可惜我错了。写《读<包法利夫人>有感》时,我只是看了《包法利夫人》的上卷和中卷。我以为爱玛和莱昂的爱情早在摇篮里时就已被扼杀,没想到他们之间还会再遇见并且迅速地旧情复燃。
果然还是我对爱玛抱有期待,希望她的人生可以不用如此的悲惨。但我不是福楼拜,无法控制爱玛的生命。于是爱玛只能在心灰意冷时吞下砒霜死去。
或许看过《包法利夫人》的人都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爱玛的咎由自取。我在看《包法利夫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爱玛会惨死的结局,所以在看《包法利夫人》时我也会认为这些都是爱玛的咎由自取。
但是回顾《包法利夫人》这一整本书时我们也会发现爱玛只想要两样东西:一是爱情,二是奢侈的生活。为了追求她想要的爱情与奢侈的生活,爱玛才会渐渐地变得扭曲。
爱玛是一个只爱她自己的人,她之所以会和夏尔结婚是因为在她最寂寞的时候夏尔恰巧出现了。爱玛以为她爱夏尔所以他们结婚。但是在结婚不久后,爱玛就厌倦了夏尔。因为真正的夏尔与爱玛希望的夏尔不一样。爱玛会追求爱情,是因为爱玛会在爱情里的到快感。所以爱玛在她结婚后的日子里一直都在追求爱情。追求爱情给她带来的快感。
当爱玛遇上罗多尔夫时,正是爱玛最空虚最想要寻求爱情刺激的时候。(此时莱昂已经离开了永维镇)所以爱玛理所应当地爱上了罗多尔夫。虽然爱玛对于罗多尔夫的抛弃十分痛恨,还表现出她对于被罗多尔夫抛弃的难过。
然而,即使罗多尔夫没有抛弃爱玛,他们之间也注定不会幸福。因为爱玛会厌倦罗多尔夫,现在没有表现出来时因为在爱玛厌倦罗多尔夫之前,罗多尔夫就已经将爱玛抛弃了。
莱昂是一个看起来比较符合爱玛喜欢的人的形象。风趣的谈吐,对奢靡生活的向往。但是不论莱昂多么地符合爱玛喜欢的形象,最后爱玛还是不爱莱昂了。爱玛的爱情还是没有追逐到。
爱玛为了爱情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夏尔,但是又一直没有追逐到爱情。所以在我看来,她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人。
最后爱玛吞下砒霜,是因为爱玛被巨额的债款压垮了。找不到任何的人帮忙,心灰意冷下只能用死亡解脱自己。
爱玛追求奢侈的生活,花钱大手大脚。从来没有思考过未来会怎样,债主讨债会怎样;也没有想过夏尔和白尔特会怎样。她只是一直再让自己开心。并且她的开心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并且这份痛苦在她死后还留给了夏尔和白尔特。
我没有了解过福楼拜当时写这篇小说时的时代背景,但是从《包法利夫人》里也可以窥见造成爱玛悲剧的部分社会原因。
爱玛从小便在修道院里长大,和修女门一起信仰宗教。爱玛在修道院时就一直受到一些修女的形响,在修道院就已经开始向往爱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法国的宗教是对爱玛有一定影响的。而且爱玛的许多事情不开心的时候,她都会想起她在修道院时她是如何如何。
并且当时的法国奢靡之风到处兴起,从爱玛的邻居奥梅先生就可窥见一斑。奥梅先生所发的议论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社会地位可以提高,跻身上流社会,享受有钱人的那一套。
所以爱玛的悲剧既是社会带来的,也是自己带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