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曹公笔下探春的判词。贾探春,红楼贾府四千金中老三。是贾政和侍妾出身的赵姨娘的女儿。自幼和姐妹们在贾母身边长大,知书识礼。才貌出众,胆识过人。相比较其母赵姨娘,其弟贾环,纵不是正出,却偏受众人尊重。其中原因,乃是贾探春自己努力的结果。即使出身不好,也要尽力争取。
论相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出类拔萃,不是一般人物。
论才:《咏白海棠》: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论胆识才干:在王熙凤生病之时,受王夫人之命暂理荣国府。对回答问账说“忘了”的管事人员,揭其故意装腔,直言训斥。对亲舅舅是否该多给二十两丧葬费,守制不破例。以此杀一儆百。既显示她的胆,也能看出她的识。这个识就是识时务,认得清形势。虽有奉承不认亲情之嫌,可于公于私有利。公即是她当时所处主事地位,必须作出个了断榜样来。私即是对于她自己在众人面前的树立威信。对于大观园各场所分摊区域承包,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最大效益的这些言行举措,都显示出一个年轻女子不一般的能力。
戏说探春或许因为如此,在四姐妹们之中,归宿是最好的一个。大姐元春伴君如伴虎英华早逝;二姐迎春过于木讷懦弱,逆来顺受,只晓得哭哭啼啼悲悲切切,也是死得早;小妹惜春只愿和尼姑为伴。可偏偏要强的探春,生于庶出。
在古代,之所以有正庶出之分,妻妾之别,主要原因是女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卑微。就连探春都说:要是自己是个男儿身,那时该自有一番道理。可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观念影响下,人会受其约束限制。
正缘于此,探春远嫁到他乡,做了云海边蕃王的妃子。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当鼓乐响起,船动帆悬。站立在船头的探春,与亲人们泪眼相望。往日相处时光,喜笑怒骂不快烟消云散,化做别离与不舍。亲人朋友,再见知是何日?不仅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也是情势所迫,难以轻便三二日就可相见。
话说贾探春嫁给云海边蕃王之后,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富贵。锦衣玉食,生活清闲。只是探春自有品格,不喜购物和打麻将,与周边王公太太难作一处。于是平日里,除读书写字画画外,常常拿出当年海棠诗社时众人的诗稿来看,看一回笑一回思一回。
五载春秋轻轻而过。第六年秋后听闻娘家被抄的没落,以及亲人流离失所的音讯。寻着消息地址,先是往东五台山,看望在那里出家为尼的妹妹惜春。舟车劳顿,佛墙内外,曾经天真容华的小妹,一副寡言冷淡萧瑟的样子。往昔的嬉笑玩乐,琴棋书画,宛如相隔梦中。
折返往北回到生养的老家。大观园依然还在。只是楼台易主,物是人非。想起卢雪庵下吃肉对诗,和众人相伴的日子,只是掩泪任水东流,回首随风西去。寻得宝钗嫂子,说道宝玉随佛结缘远去,不胜惊叹悲戚。幸好留得一子嗣,使得宝钗日子有盼,后继有人。昔日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而今只个是:“陋室空床,当年笏满床。蓑草枯杨,曾是歌舞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只是替他人做嫁人裳”。
戏说探春探春所到之处,目中所及。说不尽酸甜苦辣,道不完悲欢离合。泪干了,心也渐渐安静了。打马回到边蕃的家中,又发现蕃王老公在自己出外探亲三二月期间,找情人养小三,无所不能,全然不顾还有一位远嫁而来的王妃老婆的存在。
面对现实的生活,浮云变幻,探春心静如水。想老娘自始至终就没有指望依靠谁,何况你个草莽混账的蕃王。从此后,她带上一直以来蓄积的真金白银,和要好的侍女入画,带着内心的坚强,坦然,决定做个真正的自己,活出自己。趁还没有老,四处游历。美景美食诗琴花草,好不自在。天下之大,老娘有钱有人有貌,还怕没人爱?只要我愿意,想要的生活,诗与远方就在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