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说,要站在死里看生。对他而言,生命应该是一件礼物,浸透了死亡的汁液,又展示了生的强悍的魅力。于是,他遥遥地站着,在生与死之间,看得透彻而又明晰,看到绝望也看到风景。
文字,就是史铁生给我们展示的生命的风景,爱与悲哀,都在其中游走。
每个人与生命的和解都始于对死亡的认知,哲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与死。史铁生首先面对的是自己一部分肢体的死亡,看着它日渐萎缩,终至再也无法回归原来的状态,于是,心底藏着的无数关于运动的梦也随之枯萎。20岁的年纪,最是张狂与恣肆,感觉世界都在脚下,却发现一切又归于虚无。
伤害应该是首先发生的事情。伤害最亲的人,伤害自己,而后在母亲的离世中啃噬内心极度的痛苦,在无法补救的现实面前,他深深地懂得了死之伤,也正视了生命的残缺。这是《秋天的怀念》给我们讲述的忧伤与成长。
这篇课文,每次重读,我的眼前都会铺展开漫天的菊花,如文中所描述的,绚烂的美。泰戈尔说,生如春花般绚烂,而秋花也有美丽的情怀。无边落木萧萧下,看着落叶,缅怀逝去的青葱的时光,属于史铁生的,向来不是春光里的热闹,而是秋叶里的静美,在生于死的交界,依然有菊花的怒放点染着悲苦的生命。这簇簇菊花,就是母亲未说完的话,就是自然对人类极好的慰藉。
《我与地坛》的文字里涌动着那么多厚重的悲哀,还有对母亲的深沉的怀念。那公园里的每一棵树都记录下了“我”的茫然、绝望和对生命的叩问。而母亲的每一次寻找都经历了那么多的煎熬,穿透了时光的网,卑微而又虔诚地护佑着一个儿子的每一个小小的生机。世间的母亲,大抵如此。
生命的形态似乎是上苍安排好了的,谁要抗拒最后只能无力。然而,认命?那不过是弱者的呻吟。选好自己的着力点,逆袭的路走起来比看起来难,却是重塑生命的起点。
史铁生,就在这条路上看到了,那么多文字凝成的风景。
我极爱他的文字,其实,是爱着文字里生命的骨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