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笔记主要分享南唐中主李璟和南唐后主李煜。
叶老师讲解中的很多诗词赏析依据和旁征博引的理论值的反复思考。“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阐释古人的作品的时候,都带了我们自己的时代和个人的色彩。因此,阐释学家们就说,我们追寻作者原意的结果,有的时候常常增加了我们解说人自己的背景的影响,就产生了一种衍生义。”
南唐中主词《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簌簌泪珠多少恨,倚阑干。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评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场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就是一种衍生义。
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从以上的分析及相关的论述中,我看到了词人写的不仅是景物,事件,那景物事件是融入情感的,是有身世经历的。如果还有其他的也是和读者自己的经历有关,创作者之初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但是读者会让诗词插上翅膀,与我们的文化传统,语言系统相关联,产生复合诗词赏析的角度。
“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
“无论古今中外,真正第一流的大家的作品,都是有一种博大的生命,都是能唤起更多读者共鸣的。”
“真正的一个伟大的好的词人,不只是他有博大深厚的胸襟、感情、怀抱,而且他有敏锐感受的能力,还不只是敏锐的对于景物感情的承受的能力,是敏锐的对于文字的感受的能力。”
“菡萏香销翠叶残”,这7个字写得非常好,表现了那种生命而且是美好的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李后主:“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王国维用的是一个比喻,就是说李后主所写的悲哀,他是倾诉了所有的有生的生命的悲哀。这是李后主词的成就。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后主所写的是整个生命的无常,生命的苦难。整首词由花写到人,然后写到整个人生,还不只是整个人类,是整个有生命的,包括草木在内的生命的短暂无常,以及经历摧残和苦难的一种哀伤。
“李后主的词他的内容博大,他不是从外延来认识的,他是从自己内心自己主观的一个真挚深切敏锐的心灵来感受,而且是这么坦率的表现出来的。”
美国现象学家希乐斯·米勒就曾说,每一个作者,不管写出了多少内容风格不同的作品,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这些内容风格不同的作品,探寻到一个作者的心灵感情的本质是怎么样的。作者的作品就好像是从心灵之中放射出来的一千条路,这一千条道路可以通向不同的方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然而,他本来的原来的那个主体意识的根源,还基本上是一个。所以说李后主的词不管是他后期和前期的作品,它的本质来说,他基本的一点就是以他的真纯的赤子之心,他的敏锐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的一种投注。把他最真纯的、最敏锐的、最深挚的心灵和感情全心全意地投注进去。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整首词写的是李后主的耽溺的享受,没有休止的,没有反省的,没有节制的享受,表现了饱满的力量。李后主词最大的特色就是因为他没有节制没有反省投注,才最富于感发的力量。李后主是最能够声情合一的作者,就是把词的抑扬顿挫的节奏的声音跟它的内容的感情二者结合的恰到好处,声情合一。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的头两句是宇宙的永恒无尽和人世的短暂无常的对比,非常鲜明的对比,劈天盖地而来,把我们所有的人类、古今的人类都包括在里面了,这是李后主词感发的力量。”“”这首小词一共不过只有八句,从开头以来,都是两两相对的,都是永恒和无常的对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三度的对比之中,他才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