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了疑惑,我们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我会选用最直接的办法去寻找答案。只是很多时候这个答案寻找的不够彻底,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我自然遗忘。
我之所以产生疑惑就是对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等不是太了解,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是对客观事实、纯技术问题或学术问题产生疑惑倒还好说,我们可以通过翻阅资料或者询问这方面的专家来解惑。但是,如果是对某些人情世故的事情产生了疑惑,解决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但凡涉及到人的事情在我认为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人心难测。
揣摩别人的心思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极其耗费精力和时间。即使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自己揣摩清楚了,实际的情况也不一定是这个样子,有可能所有的揣摩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揣摩别人的心思呢?为什么不直接去问别人呢?我们之所以这么做,说到底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无妄之灾或者受到别人的非议。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别好心办了坏事儿,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从心里认为自己“傻”。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一些事情一旦涉及到人情世故就变得非常复杂。自己心里有疑惑,如果直接去问当事人,当事人不见得就跟你说实话,并且在询问之后人家心里有可能又会对你产生新的想法,这不是无事生非吗?
不问吧,心里有惑憋的难受;去问吧,惑没解开又引起了新的问题或矛盾。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去用心揣摩或者放下疑惑。
用心揣摩,用心生活,细心观察,通过生活中的蛛丝马迹你总会发现一些线索,通过对别人的旁敲侧击你总会发现端倪,再经过自己的认真推理就会得出事情的大概。这个时候自己再通过适当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推理,必然会得到真实的答案。但是,这样的生活必然会活得很累,因为自己会变得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够洒脱。
我们也可以选择放下疑惑,让自己做一个无忧无虑的人。让自己的心变得大一些,可以容下一些疑惑。我们可以不把它当回事儿,它不是我们的关注点,不占据心里的主要位置。这样的话,自己倒也活得逍遥自在,不那么拘谨,少些自寻烦恼的事情。
这是处理疑惑的两种极端,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取之处,各有利弊。最好的处理方法是:该解惑的时候解惑,不该解惑的时候放下。在有些事情上两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转换,在该与不该之间灵活运用。
那什么是该,什么是不该呢?
这确实是个难题,需要自己去体会。
因为通过该与不该之间的不同转换,就形成了各自的做事风格和性格特质。
在解惑的过程中,尺度如何去把握这是需要人生智慧的。
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
让一个莽撞的人变得谨慎很难,让一个谨慎的人变得莽撞也很难。
自己是一个什么特性的人想要转变是很难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坚持本性没什么不好。唯独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尺度问题,千万不要太过。自己要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负责,且能接受。
解惑也是如此。该不该解,如何去解都是问题,仔细思来也是颇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值得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