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道

作者: 樵一夫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10:02 被阅读0次

                      师 之 道(1)

                        (樵 夫)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老师。在我看来,优秀的老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其知识学养丰富学生的头脑以外,还能够事事处处以他们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学生,成为学生们敬仰的楷模。这样的老师,令人终生不忘。

在我的求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的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精神烙印。

黎景江老师是我初二的班主任,教语文,我是班主席。那时候,他是刚从师范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黎老师的形象高大俊朗,身姿挺拔,语言生动,活力四射。但实话说,对他当年在课堂上授课的情景,已经印象模糊了,留给我深刻记忆的,倒是课外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我们的老师们基本都住校。黎老师常常在晚饭以后自修之前的时间,领着我们一帮住校的同学,在学校附近的田间河畔一边或散步或钓鱼,一边谈天说地,纵论古今,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和读书的兴趣。我在小学阶段已经读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而在黎老师的启发指导下,我又拓宽了读书的视野,陆续读完了《儒林外史》、《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与及乡人吴趼人(“我佛山人”)所著的《痛史》、《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批判小说。这些书籍的阅读,对于我性格和志趣的形成,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于我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超过了课堂所得。至今五十多年过去了,这种愉快的学习经历,在我的脑海中的印象,依然历历如昨,以至于在初中毕业五十多年后的师生聚会中,我还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出黎老师当年在散步时给我们讲过的一副有趣的对联:“岭顶鹰鸣,酩酊兵丁停梃听;山间雁返,懒散蛮番挽弹弹”(相传此联是明朝弘治年间湖广才子柳先开出的上联,广东状元伦文叙对的下联)。黎老师这种寓教于趣的教学方法,令我终生受益。

五十多年后再见,黎老师已是奔八的高龄,但依然身板峻挺,气宇轩昂,动作敏捷,谈笑风生,活力不输后生,令人钦佩。祝老师寿比南山。

黄其章老师是我的代数老师,我是科代表。和黎老师这些年轻教师不同,黄老师当年应在40开外了,衣冠整洁,为人严谨,举止庄重。虽然他对我并不严厉,但每次我到他房间上交同学们的作业本,都会有一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心情。他对作业的要求一丝不苟,难得他的一句赞赏,我便能高兴半天。

一天中午放学,饥肠辘辘,同学们都蜂拥奔往食堂去吃饭。我因为要收集同学们的作业,走得稍晚,更是飞奔犹恐不及。从教室通往食堂,要跨越学校门前的一条小河。河上有一道木桥,桥中间的一段,是一块活动的较窄的木板(以便随时可以掀起,让大船能够通过)。我奔到桥头,看到黄老师正从对岸桥头迈着方步,向中间的木板缓缓走来。我于是一个箭步冲上前,抢先踏上木板,飞奔跨越,叫了一句“黄老师好”,就从黄老师身边轻灵地窜过,正欲绝尘而去,只听得身后黄老师一声断喝:“李××,你回来!”。师命岂敢不从,我只好停步,垂头丧气地走回到老师跟前。黄老师命令:“你回到对面去!”。我只好乖乖地折回对岸,恭立桥头。黄老师不紧不慢走过桥来,对我教训道:“你在桥板上这样飞跑,把人撞落桥下怎么办?”,又说:“见到老师和长辈过桥,你应该缓步,让他们先过”。我自知理亏,低头认错。黄老师这才踏着方步,缓缓离开。我则伫立目送老师离开十余米,才飞快地过桥,跑去食堂吃饭。从此,我再也不敢与老师和长辈们抢道过桥,并且终生记住了这种做人处事的规矩。

此之谓“师道尊严”,令我肃敬,心悦诚服。

李应权老师是我初三的语文老师。他又是一个画家,上课的板书经常用图画解说,寥寥数笔,生动形象。有一天校外来了个中年人,正好碰上我,向我打听李老师,我把他带到老师的房间。事后,老师告诉我,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画家黎雄才。黎雄才!这是我从小学就非常仰慕的著名画家,我对他画的松树喜欢得不得了,经常临摹他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这回无意间得以近距离接触,令我简直兴奋得无以名状。

李老师终年坚持早泳,即使凛冽寒冬也从不间断。而在当年,冬泳也曾是我们住校学生晨练的必修课。每天早晨,我们高唱《运动员进行曲》(还记得它的曲调和歌词吗?“像那海燕穿过云层,像那雄狮冲下山岭,我们光荣的中国运动员,在向世界纪录进军……”), 脱下棉衣,扑进冰冷的河水中,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感。但后来因为正值经济困难时期,热量摄入不足,新来的邓校长取消了此项晨练,我们高兴得要山呼万岁!

但李老师仍然坚持冬泳。

李老师一头黑发半卷,乌润发亮,一直令我羡慕不已,心中总有一种愿望,有一天要亲手抚摸一下。毕业前夕的一天晚上,宿舍已经灭灯就寝,我仍在打着手电看书。李老师也打着手电,进入宿舍查房。他轻轻走到我的床前,叮嘱我赶快睡觉。手电光下,李老师那头乌黑的头发在我眼前闪闪发亮,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拔他几根,留作纪念。于是,我说,“李老师,你有白头发了,我给你拔掉”(其实没有),老师很诧异,任由我拨弄头发,我拔了三四根下来,藏到手心。李老师说,“让我看看”,我一慌神,赶紧往空中一扬,张手说“没有了!”

李老师当然看穿了我的小把戏,但是没说什么,只是敦促我赶快睡觉。

第二天晚上,又快到就寝时间了,李老师悄悄把我叫到外面,和我并坐石阶,促膝谈心,回顾师生间的种种交往,最后聊到前天晚上的一幕。李老师说,“我知道你昨晚是撒谎,为什么要拔我的头发?”,我吞吞吐吐地承认了自己戏弄老师的恶作剧。李老师笑着说,“你拔我头发这没什么,但是你这样戏弄长辈的行为以后不许再犯,否则会对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对老师的敦敦教诲,内心充满着温暖的感激之情。

终生怀念老师,感念他们的为师之道。

                                      2017.8.8

相关文章

  • 做智慧之师行师者之道

    孔子曾说过:师之道,仁爱之道,师范之道,谦德之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个人认为“师”“道”应与“智”密切结合...

  • 《太清宝诰》

    《太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 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

  • 师之道

    师 之 道(1) (樵 夫)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老师。在我看来,...

  • 师之道

    在老杏树下将摩尼宝珠赠予 三千子弟,不肯过江东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 终究还是变成了过江之鲫 前呼后拥于两千年的...

  • 至一心称念无上师宝《太清道德天尊无量宝诰》

    志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

  • 孩子要有好老师之二:师生之道

    孩子要有好老师之二:师生之道 。 笔记整理 师之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惹也。传道,有人伦在。师徒如父子,老...

  • 20221017做自己的明师

    也许我们成为不了名师,但我们可以成为“明师”,就是对教育之道的明晰,对教师成长之道的明澈。 要想成为“明师”,还要...

  • 择师之道

    要择师,先要知道师能做的三件事: 一、传道。 道,就是道理,是可以口头表达的理论知识体系。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整体...

  • 浅谈师之道

    有一个小女孩,十分精明。我这样说她,是因为她虽然只有十来岁,却对很多事都能理解,大人说的话,她耳朵扫到就知道该怎么...

  • 师之道,启航!

    这年九月,我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教的是离家不远的一所小学。“985大学的毕业生为什么选择教小学?”这是招聘面试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s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