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读书时,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该读什么,不知道怎么开始读,好不容易打开了书,却很容易因为读不下去,而丧失信心,最终放弃自己信誓旦旦立下的阅读Flag。
尤其是对于那些习惯了互联网碎片化阅读,而不擅长阅读长篇文字的读者,该如何把读书这件事坚持下去呢?
日本知名教育学家斋藤孝认为,想要把阅读这件事坚持下去,需要构建读书的自信,
为了构建读书的自信,我们可以先从感兴趣的书入手,在一个个小小的突破中不断感受成功,逐渐养成“阅读完毕的感觉”。
在《高效阅读的秘密》这本书中,斋藤孝分享了高效阅读的技巧,用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方法帮助我们建立阅读自信,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1 像做鱼一样读书
去市场买回新鲜的鱼,如果一直放着就会腐烂坏掉,所以刚买回来的鱼要趁着新鲜清理掉内脏,然后片好之后晾干,这样便可以随时享用美味。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要趁热打铁,刚刚买回家的新书,不要放在一边,想着以后再去读。而是要立刻花10分钟的时间浏览全书,在重点地方画线做标记。这样不仅为以后重读做好了准备工作,在书上做标识,也能给人一种“这本书已经阅读完毕”的感觉。
2 打破常规
按照顺序从首页开始阅读,会让读书变得枯燥乏味。
不如打破常规阅读顺序,从喜欢的地方阅读,比如可以从第3章开始读,也可以倒着读。
这样随意阅读的方式会让读书变得轻松得多,总之按自己喜欢的顺序来读书吧,怎么喜欢怎么来。
3 3个闪光点
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比毫无目的的阅读更能让人集中注意力,也更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
所以,本着“今后要给他人讲述书中内容”的目的来阅读吧,找到书中3个有趣的点,搞清楚它们哪里有趣以及怎么有趣。
可以从书的前半部分、中间、后半部分各挑选1个闪光点,作为全书的精华向别人讲解。
4 设定时间
不给读书限定时间,阅读就会变得漫无目的,会有一种“什么时候读书”都可以的心态,这样想,反而不愿意拿起书。
不如开始就设定时间,要求自己30分钟读完一本书,有意识地集中精力,只读最吸引你的地方。
了解一本书和了解一个人是一样的,只需要30分钟,就能凭个人直觉留下基本印象,以后就算花费再长时间接触也很难改变。30分钟了解一本书,足够了。
5 怦然心动
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提倡:收拾物品时,根据这些物品是否还会让自己“怦然心动”来判断是否丢弃。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读书。一边阅读一边用直觉做判断,对于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内容,可以放慢速度,花30秒慢慢品阅;对于没有心动感觉的内容,可以一览而过。
6 节奏感
阅读专业书籍,或是较长篇幅的小说时,难免会有令人生厌的感觉。
这时,掌握阅读节奏就很重要了。
找到“首先......其次.....然后....原来如此......”的节奏一步步阅读下去,不断推进阅读的步伐。让节奏感所带来的快感成为读完一本书的推动力。
7 3成命中率
在阅读之前,选择10本想要读的书,列好清单。
阅读时,如果读了30页仍然感受不到书的魅力所在,就果断放弃吧,选择其他感兴趣的书来阅读。
不必因为没有读完所有买来的书而烦恼不已,就算最终只读完了其中的3本书,也已经是非常优秀的阅读者了。
保持3成的命中率,并非是浪费,这会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