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竹石,一位50岁的退休阿姨。
说起与叶老师的链接,我经常读叶老师的公众号文章,我还加了叶老师的微信,见证了他这2年的成长。
昨天看到参加他的社群有优惠,我立即报了名。正所谓跟着有结果的人学习,不会错。
我第一时间参加了昨天的共读营。来读叶老师的电子书《逆熵增成长之路》。
我曾经质疑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逆熵增。后来我在读一本书时,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就是九边写的《向上生长》。
在说这个词之前,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个炉子里不添加柴火,人不吃饭,绿洲没有雨水,系统会迅速坍塌,最后会变成一种稳定的低活跃状态,灰烬,死亡,沙漠。
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往“熄灭”或者“圆寂”方向发展。这个趋势,就叫“熵增”。
叶老师起名逆熵增,意义瞬间一目了然。
其实我们让自己不断成长,也是逆熵增的过程。
成年人几乎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真正的成熟,一种只是徒增年龄而已。
我不想做后者,我要让自己成长。而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方式。
白岩松说,人生就像围棋盘,而书就是棋子,读的书越多,棋子就越多,就越能连成势;当代年轻人棋盘上的棋子太少了。不成势 ,虽时可能被吃掉。
我们要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首先提高自己的势能。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认知水平的不同。认知水平决定你的财富。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世界的认知有缺陷。
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话说在2006年的时候,大众的话题都在谈论股市,谁谁谁在股市赚了一大笔.....,我也是其中的一位,每天赚5000是常事,心想这赚钱也太容易了。
看看身边给别人打工的,每天起早贪黑的,一个月才几百元,连个节假日都没有。心想,他们咋不炒股呢?
股市天天在涨,证券交易所里人头攒动,每天都有人在排队开户,都想捞上一笔。
2007年年初举国欢庆,大家都沉浸在中国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喜悦中,这场赛事也会拉动中国经济,走上新的高度,大家也期盼着给股市带来红利。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2007年11月份股市开始变成了一片绿的海洋,走出了一条大阴线。
我当时并没有选择割肉卖出,而是抱有希望,希望可以涨一些就清仓,结果一路下跌,不仅把以前的利润回吐了出去,而且还赔了好几万啊!
我第一次感受到股市的凶险,最后经过几次思想斗争,还是忍痛清仓了。
这次投资给了我血的教训,多年之后读到张萌在的书,《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中写道:
人永远没办法挣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有特别好的运气。可是凭运气挣到的钱,迟早也会凭自己的实力全部赔进去。
这讲的太对了,任何东西,自己不懂,不要碰,不管别人赚了多少钱。
我痛定思痛,我想改变这种局面,开始读书,学习理财,改变自己的认知。
最开始读的罗伯特.清崎的《小狗钱钱》,后来又读了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定投》。
知道了什么是定投,为什么定投适合上班族,什么是指数基金,以及买投资指数基金就是买国运,只要国家经济持续上涨,就没有问题.....
还有最关键的要选择进入股市的时间,在估值低的时候开始定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红利ETF取得了58.51%的收益率,老板电器取得了68.04%的收益率。
通过在理财方面的实践,更让我坚定了学习的重要性,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认知可以打开眼界和格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