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千分之一。
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概率只有五亿分之一。
他们能成为情侣的概率只有八亿分之一。
而两人能陪伴着走完这一生的概率就仅剩十五亿分之一。
不知道这是谁统计出来的,但至少能说明两个人能最后不分开得经历不少考验甚至磨难。多少人因爱结合,更是在结婚时信誓旦旦要相伴到老,却最终在婚姻中惨淡经营,甚至草草收场?不管这里面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亦或是悄没声息的故事,肯定与对彼此的认知出现偏差有关。
好的爱情可以开启一个世界【1】
任何情侣之间的关系表面看来是两个人的关系,实际上却是四个人的:本来的我、你认为的我、本来的你以及我认为的你。
而更复杂的是,“本来的我”和“本来的你”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和变化。所以如果我们彼此眼中的你我不跟着变化的话,就会出现“你给的不是我要的”或者“你在受苦我却一脸无辜”的窘境。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陈俊生和罗子君,表面看来,他们的婚姻死在一句“我养你”上,其实问题出现在对对方的认知偏差太大。
我丝毫不怀疑当初陈俊生让罗子君辞职当全职太太时的爱意和自信,只是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拒绝了交流,并且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足够了解对方。
陈俊生一直认为罗子君过惯了全职太太的生活,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家庭以外的压力,除了对他在男女关系上疑神疑鬼外,什么也不想干也干不了。所以他选择把自己的压力和苦恼屏蔽在家庭之外,充当了一个苦情戏的扮演者。
而罗子君也认为自己足够了解陈俊生。比如她认为丈夫从来不喝酒,也完全笃信他每次的“加班”都是真的。她心安理得的地守着陈俊生赋予她的生活意义:看好孩子,守好家,做好一桌饭等着他来吃,还可以时不时刷卡消费一下奢侈品。
他们各自为对方建立或者设定了一个假象,并且和那个假想的伴侣相处了近十年。
当我们自认为把一个人看透的时候,很可能双方的关系正在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终于看到了陈俊生对罗子君摊了牌:他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凌玲!由此,他们的婚姻不得不宣告“毒发身亡”。
我们其实都更爱自己【2】
其实现实生活中,自认为足够了解甚至看透对方的夫妻大有人在,包括一些明星。比如陈思诚和佟丽娅。
继陈思诚出轨后的强势表态,到最近他们的微博更新,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婚姻关系变冷的迹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的问题早在之前的一些访谈节目中已经露出了端倪。
比如一次访谈中,主持人问,如果婚姻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
陈思诚自信地回答:“我了解她,所以这个矛盾会很快的化解掉。”在一旁的佟丽娅笑着问他:“怎样(化解)?”陈思诚居然卡壳了!
佟丽娅曾经说过,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是她先说对不起。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另一次访谈节目中为什么始终是陈思诚在滔滔不绝,而佟丽娅的发言总是被陈思诚打断。
陈思诚自认为十分“了解”佟丽娅,或者说他自认为看透看死了她,所以连起码的尊重都失去了!
一旦失去能否追回?【3】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用简单的眼光看待自己,更不会用简单的眼光看待别人。高估自己是自负,高估别人是修养。在婚姻关系中更应该保持这份修养。
没有谁天生就有能力看懂别人,只不过是在平日的共同交流中才会更加认识对方。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免不了犯主观臆断的毛病,因此我们对他人的认知总会出现偏差,但只要误差不大,能看到对方的优点,不过分放大缺点,幸福就不会变成奢侈品。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尊重对方的不同,克制以己度人,切莫把对方看死。因为我们都不是上帝,也没有一双上帝之眼可以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看透一个人。
相反,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这个可能有不少毛病,但曾经莫名打动自己的爱人时,肯定会发现Ta有许多我们未曾看到的让人刮目相看的东西。唯有如此,才能新鲜自己,爱意更浓。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当罗子君重返职场体味着陈俊生的诸多压力时,她才不再怨恨那个违背诺言提前放开自己手的男人。同样的,当陈俊生看到一个不再在家庭关系上患得患失,很努力的在职场学习打拼的罗子君时,反而觉得她越发值得疼惜。
只是我们都希望,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对对方的全新认知不要只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更不要在失去婚姻之后才出现。
其实每对婚姻中的男女都在玩四个人的游戏,玩好了是幸福,玩砸了是杯具。身在其中的你我有能力有智慧玩好这场游戏吗?好好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