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各种社交关系中,相处较多的,除了亲戚就是邻居,邻居处得好,可能胜于亲戚。
古话说:亲戚远来香,邻居高打墙。血缘的亲疏与距离远近并不是决然因素,关键在一个处字。同学战友关系近吧,如果长期不来往,可能就变成了一种代号,被封存在记忆深处,某一日忽然踫面一通寒暄感慨而已。
十多年前,我住单元楼。楼上是一户做蔬菜生意的年轻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刚入住时没感觉什么,时间一长,小孩们好动,桌椅和地面的摩擦声、小孩跑动声、杂物落地声等等,形成一种杂乱的天花板之歌,住下户的我们十分难受。见了他们大人,还要克制着,陪着笑,表现出一点点的不满以及最大的宽容,那年轻母亲也很不好意思,红了脸一个劲道歉。随后这种烦恼便少了很多,我们便抓了糖果塞给两个听话的孩子。
后来为了女儿上高中,我们租了学区房,一个二楼二居室的小单元。三层楼上又是一家子,男的外地打工,很少回来,女的带了三个孩子。这次更热闹。常言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孩子便是热情的海了。多年前学校的旧单元楼,楼层更低,三米都不到,勿庸置疑它的音量的传导姓。除了前面讲的天花板之乐外,这次又添加了几味:小孩们做游戏、打架嬉闹、尖叫等,又形成新一轮的冲击波。更有意思的是,往往在你需要静的时点,天花板上突然传来“噔噔噔”的圆物跳跃声,肯定是孩子们在玩弹珠的游戏。我们再一次复制几年前的情景剧,保持一份微笑和成人的宽容,委婉提醒他们以及他们大人,照顾楼下有一位在高考独木桥上挣扎苦斗的高中学生。那母亲便一下子变了颜色,十分地歉疚,埋怨自己管理不善,考虑不周,坚决整改。我们也表示大家共同配合,经常进行回头看,一定将这种噪声干挠消灭在萌芽状态,一起打造良好的邻居关系。就这样,女儿终于度过了她难忘的高中岁月。后来我们又搬回,这些小插曲成了两家美好的回忆。
又过数年,我搬了独家院。这回没有天花板事件之虞了吧,可周边的“邻国”也是异彩纷呈。新开发的与先前的原住民因生疏而隔膜,院墙的高低、院墙外的夹道的领地及卫生管理、污水下水道排放、自然雨水流向等等,都要经过一番谈判、协商,做到泾渭分明。这不由让我想起数百年前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张英是康熙时大清的宰相,邻居扩建花园要侵占地基,家人千里传书,张英拈须一笑,回信一封:“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这么一做,邻人家也有做官的,自然敬服。于是两家各让三尺,形成今天桐城一个著名景点了。看来要想处理好邻里关系,还真得有点张英那般的宰相气度。
居家关着门过日子不关风月,不关他人,可打开门就是社会,你不去关注,不摆平还真不行。这个小区属于大家,这个地球也属于大家,都注意了,便是和谐,一方混帐,便起战争。邻居之间,虽是芝麻蒜皮小事,但大同小异,要想营造文明的和谐的居住环境,忍让和宽容是绝对不能少的,更重要的是知道反省,及时整改。
我当教师的,早上五点多要早起。闹钟铃响、起床、亮灯、洗涮、开门、关门、电动车发动……这是每天固定程序,机器人一般,整天被一个按钮给控制着。日子平淡如水,循环往复。一开始我也没发觉什么不妥。但后来妻在与邻居闲聊中,嗅出了异味,并温馨地提示:一切的一切,注意!声音小点。行,咱是素质老师,坚决整改!以后我早上出门,蹑手蹑脚,尽量不发出大声;洗脸刷牙调整在室内;原来大门锈了合上发出巨响,现在改用钥匙锁门;电动车先推一截儿路,然后再骑上……娘啊,你还别瞧不起人,还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尤其过去早上爱浇花,水流哗啦啦欢叫着,也影响了邻人睡眠,我也改了,推迟一点,放水时尽量拧小些;看电视剧,武打,枪战什么的,尽量也小音量;晚上室内灯光太亮,拉上窗帘,免得影响邻居小孩子睡觉……嘿,看把我一个过去粗拉拉、不拘小节的大男人“逼”成了啥样!
可我心里是愉悦的。每天上下班,脸上挂着笑,和邻居亲热地招呼,他们也挂着笑,客气地互动,大家都拥有了一份笑容和一份灿烂的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