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在网上报课程学点东西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互联网人。而相比起大佬们介绍经验听完就忘的培训课程来说,我更喜欢实用性强的技能学习,于是在好友的安利以及切实存在的英语提升需求之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薄荷阅读的课程,却没想真的坚持到了100天并且还养成了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阅读的习惯,于是又续报了新的课程。
(在正文之前先夹带点私货,放上我的薄荷邀请码,如果有想新加入的学友们可以扫码获得20元的课程代金券:)
夹带私货:邀请码薄荷阅读是将英文书籍拆解成每日10分钟左右的音频阅读,并且配有相应的讲义,通过这种每天的碎片时间来完成整本书籍的阅读。总的来说,这个产品会比较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起码中学英语水平是要过关的,而它最终对英语的提升效果很难量化,基本上就是英语阅读习惯和语言环境的养成。
又因为我是爱书之人,所以薄荷阅读最初吸引我的就是100天的课程周期内,新学员在朋友圈打卡80天就能获得所读的整套英文书——也就是曾经在朋友圈风靡一时,一度被当作案例来讲述的打卡活动。
朋友圈打卡这种“疯狂”的打卡活动看起来着实很“骚扰”朋友圈。我一度非常好奇在微信对朋友圈诱导分享如此严苛的环境下,薄荷阅读这种霸道的“朋友圈分享必须满80天”“分享必须全好友可见不可分组”规则,是怎么能在腾讯眼皮子底下存活的?后来一查,果不其然,薄荷阅读所属的公司是腾讯投资的。
微信里的病毒营销由此打开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子。
从报了这第一期的课程之后,我的朋友圈中发薄荷分享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观察下来,最终能坚持发完80天的也是寥寥。薄荷阅读分享得书有一个条件是必须要在当日阅读当日分享才有效,也就是说,在100天里能坚持到按时阅读80天的人数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而在首次课程周期中无法坚持下来的人多数也不会续买第二期的课程。
那么薄荷阅读首次付费的用户最终课程完成率(打卡满80天)会是多少?完成过课程的用户因为续买不用再分享朋友圈,所以复购率应该是比较高的;而没有完成课程的用户因为积极性受到打击所以复购率应该会在比较低的水平。但这部分的数据因为不知道获取途径,所以也不知道我的推测是否正确。
如果有用户确实不想如此“骚扰”朋友圈的熟人,自然也能选择放弃第一期的书籍奖励,再继续报名第二期的话也是只需要打卡不需要分享,满80天就能领到实体书了。
薄荷阅读中最口碑不一的应该就是由“老师”带领的微信群,称呼上虽是“老师”但有可能只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毕竟这应该只是一个社群运营岗,而社群内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的负责人,而由人来把控的事一向是最难进行标准评判的。所以社群运营人员的标准化、规范化也是运营负责人需要量化的一件事。
总体体验下来,薄荷阅读适合的人群就是喜欢读书、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又没有什么具体目标性的人群,在不需要使用语言交流的日常生活中复习复习,不至于因为长久不使用而对这门语言太生疏。
而流利说则是在它铺天盖地的广告,又打着“提升口语”的口号下略微体验了一些。
但其实关于流利说可能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因为我并没有购买过这家的课程。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家公司已经上市后的财务压力,在做完第一步的水平测试后,这满屏的营销策略引起了我的强烈反感。
“仅剩5个名额”、“优惠剩余时间倒计时”、“免费学”,看到这些标语是不是感觉分外亲切?就像是走进了某个大卖场。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运营人员来说,很显然这种名额有限、优惠有限只是刺激购买的一个手段,只要是个新用户,不管何时都能拿到优惠的价格,因为用户的第一次付费是非常关键的,不可能设置门槛或者让用户有没占到便宜的感觉。
流利说的运营为了付费转化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看起来KPI压力确实挺大。
免费学”的课程要求某乎上有人说真正拿到流利说的全免学费门槛其实不低,这些条件看上去似乎只要下决心认真学习就能达到,但人类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过分乐观,更不用说在这个达标要求里还有一个由APP来出题判定的“平均得分达90”。
接着,在我退出了新手阶段做了测试,最少经过1~2小时之后,购买课程时依然有“学习达标,学费全返”的活动入口,刚进来时说好的只剩5个名额,只优惠半小时的呢?所以正如我前文所说,要是相信这些促销手段你就输了。
而在这个课程购买界面,还出现了xxx已经购买的提示语,就像是在说:“你看别人都买了,别说了赶紧随大流上车吧”。
当然从众心理用到极致肯定就会出现什么权威认定、学员评价,并且在这个页面再一次出现“限时”这种倒计时,当然了,这个倒计时在你退出后再次进入时,它还是会从头再开始的。
并且,流利说的课程在购买后如果觉得不合适,是不可以申请退款的,自然也就没有“试用”的功能。而关于这款APP所宣称的AI「黑科技」,我只使用了英语水平测试这一项,然后这是同一天前后两次测试出来的结果:
流利说测试结果所以,你说这玩意儿的准确性?我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也就是说,在这个APP都不能精确定位我的英语水平的情况下,却要让我购买我一无所知的课程,并且还要付出半年的时间和精力,我最终做出的决策自然是不会使用。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运营方的KPI压力也特别大。
另外,前段时间流利说也推出了朋友圈读书打卡免学费的微信公众号,选取的文章是选自于国外报刊的时事新闻,但目前看来免学费也仅仅只是给新人优惠的第一期而已,复购率暂时保留意见,而且这种“烧钱”的模式很有可能只是为了做裂变来给流利说的APP导入用户。
流利说“仿制”产品所以,既然薄荷阅读打开了微信病毒营销的口,一向爱惜羽毛的腾讯亦不能公然护短,那么薄荷阅读的这种分享模式在技术上是很容易被复制的,最终能获胜的,怕也只是在内容和用户的忠诚度上了。
另外薄荷阅读在近期也尝试上线了“明星阅读”的新内容卖点,至于其效果如何,希望日后能查找到相关数据继续分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