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会直言不讳,只要对方是良善的、友好的,我们两个人谈得来的,我会为对方考虑,直言相告。
前阶段已确定被安排到一所全新的学校工作了,这些日子没周末的每天都要去加班。大领导让我给文化设计项目把把关,其实自己这方面没智慧,也不清楚这项目完成得如何?无从下手,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地思考,当然,我思索的是结合本校的实际,从校名命名入手,以人物的事迹、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建设为思考线索,以及如何和文化传统融为一体。
我与一刘老大探讨,他说校园主题文化好做,但必须服务于办学宗旨和目标。校长自己要有一套基本的讨论主题以及确立主题的背景分析与理论依据,校长的引领首先是思想的引领。所谓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严格意义上的表述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才是一所好学校……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五点。
我告诉他,我看不出明显的文化主题,我询问设计者,有没有围绕校名的人物为文化设计,他说有,但拓展了很多,不局限于此。我也不懂这样如何。刘老大提醒我,副校长不能比校长思想超越,功不盖主。
先生告诉我:去新学校的工作初期应需“潜龙勿用”,人家领导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默默执行,不可鲜明表现出来。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勿用不等于不用,而是该用的时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时机,用的恰到好处。还有与我分享另一个词“谟明弼谐”,计谟明智辅弼康熙朝和谐天下。 在康熙一生中的大事件,李光地基本上都有参与出谋划策,并取得顺天人意的结果。如:平定三番、收复台湾、治理河患、赶走俄罗斯、科举制度改革……。这些大事件无不反应当时清王朝的各种弊端和重重危机,而李光地恰恰顺应天时、地利、人心一节紧扣一节,有条不紊的掌控好每个大事件,处理好大事件中每个环节及产生的影响和后顾之忧。有道是他虽为文官却是全方位干练的实心家。《谟明弼谐》的恩赐是康熙皇帝对李光地一生博学的尊重、对李光地人品的赞赏、以及对李光地大局观的掌控能力的肯。……
你的角色应该是辅佐,协助,不可出风头。
学会与领导作阶段性的汇报。
傍晚阅读《中庸》篇仲尼曰:“君于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联系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就应有中庸之道。随时知道自己的行为什么样才合适,不做得太过,也不做得不够。孔子说做得过多,以及不够都是一种过。
看来做到中庸之道真不容易。搭上修炼征程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