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女生在失联六天后被发现已经自杀了,而她在花样年华选择轻生的理由竟然是觉得家庭条件不好,令她抬不起头,倍感压力。有人指责她不孝,有人抨击她连死的勇气都有了,为什么不去兼职打工,有人说她爱慕虚荣。不管怎样,逝者已矣!
她在遗书中也说了自己对不起父母,请父母原谅她的懦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一定感到非常的绝望和无助。后来父母进一步了解才发现,女孩还欠了网贷,但是无力归还。之前也有催收的人打电话给她的父母,她对父母说是骗子,让父母不要理会。后来她又向父母提出要创业,需要两万元支持,可是父母拒绝了。现在想来,父母也非常后悔,也许就是因为借贷被逼还款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却也忽视了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自卑。
有个朋友说自己曾经用自己的零花钱和同学看了一场电影,花了20元,当时非常开心,回家就急着跟父母分享,可是父母只是问了句看电影花了多少钱,知道花了20元后,叹了口气说20元都可以吃一顿饭了。从此以后,朋友说她再也不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快乐了,以后每次看电影都会想起当时父母的表情,又感觉自己挺不懂事。在朋友看来,这就是穷人家的悲哀。
面对比自己更有钱的多的人,大多数人恐怕都会心生羡慕之心。但是羡慕可以变成一种动力,让自己去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羡慕也可能变成一种自卑的情绪,而这种不良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宣泄和排解,就会慢慢地压抑自己,压的自己透不过气的时候就终会有爆发的一天,不是伤了别人,就是伤了自己的。
真的挺为那个年轻的女孩感到惋惜!
在我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学校,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为了应付检查,或许会有所谓的心理辅导室,但基本都形同虚设。因为这整个逻辑就很搞笑,如果学生觉得有什么心理困惑,可以主动去心理辅导室找老师沟通。但问题就在于,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困惑,还知道主动寻求帮助的人基本心理问题都不大。真正严重的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或者认为自己或许有心理问题但是觉得如果去咨询就是真的有病的人,这样的群体才真正是需要帮助的。而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学生主动上门的心理辅导员们怎么可能注意到这些真正需要心理疏导的人呢。
家庭的氛围也很重要,如果总是跟自己的孩子强调穷,又没有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也没有让孩子增长见识,那只能是让孩子变得自卑和压抑。
刚刚也看到一个很正能量的事件,9年前,媒体曾经报道过当时才10多的小女孩刘一谷,因为自己的爸爸患了尿毒症,她每天5点起床卖报纸,就为了给家里多赚点钱。后来好心人帮助他们一家开了一家面馆。如今,当年的小女孩考上了一本,希望能找到当初帮助过她的人,亲自表示感谢。
还有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报道,杭州一个12的男孩每天都会帮自己的爸爸搬垃圾,只是为了让当垃圾工的爸爸能早点回家。
很多时候自卑源于自己见识不足。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增长见识,是见识而不是知识,不是技能。不是又学会了什么才艺,又考了几次满分。见识是要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有多么大,富人可以富有到什么地步,穷人又有多少比自己更加可怜,更加贫穷。见识是要知道钱到底是怎么来的,知道很多东西就是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见识是要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对那个自杀的女孩来说,快乐仅仅来自购买,很多东西都买不起,所以不快乐,所以自卑。而对那两个坚强乐观的孩子来说,快乐仅仅是父母都健康,一家人齐齐整整不分开。
只有不断地增长见识,才能变得自信,才能看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眼前的贫穷压垮。
可是教给孩子见识,给孩子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却是最难的。这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