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十一)佐临遗言

(十一)佐临遗言

作者: 饶饶微光 | 来源:发表于2021-01-12 06:12 被阅读0次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寓所。再过两个多星期,就是他八十一岁的生日。

这些天,预先来祝贺的人很多,他的学生中国人黄佐临也来了。黄佐临此行的目的却是告别,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他要回国。他说,自己不是将军,但也算是士兵。临别前,他请老师萧伯纳题写几句话。老师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如果你有毅力和勇气,那么,使未来的盛典更壮观的,将是中国戏剧。”

黄佐临回国后,几斤辗转,落脚上海。思来想去,自己能为国难所做的事,还是戏剧。在上海,各地从炮火中逃出来的艺术家们聚在一起,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和创作激情。

就在这国破家亡的巨大灾难中,中国迎来了戏剧的黄金时代。而黄佐临就是戏剧界的主要代表。由于黄佐临在英国接受过精湛的训练,每次演出都具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形象,大受观众欢迎。当时演出的艺术水准,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这证明: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而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是黑色。

新中国成立后,黄佐临表现积极、新太乐观,很想多排练一些新政权所需要的剧目。但是,由于政党的因素,他不被重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文章《漫谈“戏剧观”》,这篇文章建立的思维大构架,与当时的文化现实格格不入,却立即进入了国际学术视野。黄佐临鸟瞰世界,概括世界,又被世界接受,这样的理论成果历来罕见。这一天,是天上的哲学之神、艺术之神低头注视中国、注视上海的日子。

经历文革后,黄佐临并没有沮丧消沉,依然站在国际艺术的第一线,钻研各种新兴流派,生命勃发。他常常和余秋雨一起探讨交流戏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余秋雨一起被任命为上海文化界评审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他们始终以文化水准、创新等级和理性能力为标准,公正地进行评审。

1994年,八十八岁的黄佐临离世。余秋雨认为,黄佐临让中国戏剧和文化多了一份骄傲的理由。他是一座孤岸的高峰,却让磕磕绊绊的中华现代文化大船,多了一支桅杆。这支桅杆,栉风沐雨,直指云天,远近都能看见。

相关文章

  • (十一)佐临遗言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日,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寓所。再过两个多星期,就是他八十一岁的生日。 这些天,预先来祝贺的人很多,...

  • 加入朗读,带给我的变化

    今天遛完家里的毛孩子后,照例开始朗读一篇文章,今天朗读的是余秋雨散文的其中一篇《佐临遗言》,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朗读...

  • 【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22.佐临遗言

    背景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黄佐临我国著名...

  • 美国众亿万彩票得主命运多舛,唯有中国89岁大爷力破“彩票诅咒”

    美国亿万彩票得主遗言:“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也没用”,“彩票诅咒”真的无人可破吗? 美国里奇.兰达佐(Richie...

  • “古代鸭蛋”(18042301)

    黄佐临,广东人,我国著名的戏剧、电影艺术家,导演。他有个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美食家父亲。 青少年时期,黄佐临随父亲在天...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出自:《荀子·劝学》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

  • Android项目用到的or比较好的资料

    前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感谢Android开发...

  • 我的书摘(3)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 好而知其恶,...

  • 《心灯-中华心法》简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这句话来自荀子的《劝学》篇...

  • 水晶夜讀《勸學》之二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一)佐临遗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fs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