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检查数十载,检查工作应对的次数不计其数,来自院,区,甚至市级的。总有因为接受不了检查的姑娘们,放弃工作选择逃离护理的职场生涯,我也为其觉得可惜。临床从事的工作繁忙,应变突发性也快,需要的检查往往比较刻板,一条归一条,遇到院内理解能力强的老师,那可是能被挑剔个半天的。故我也写一些关于应对检查的方法体会供临床护士参考。
首先,作为被检者,心态可定决定一切。遇事不慌张,条理清晰。每每不淡定的,会是那些业务能力不强,平时也不太规范的护士。这是检查老司机可是火眼精金,一句话就可以问傻你。如果讲方法,还是得肚子里有货,譬如问个心肌梗塞的概念,你至少得回答一半的内容吧,原因啊,治疗等。一问三不知你就连最基本的护士资格也没有了。
其次,态度重要的同时,仪表也是被考核的一部分。头发、鞋子啊,我们医院袜子一起管。花袜子不行,太花。白袜子多买几沓,不吃亏。不然检查的老师来了,总盯着你的鞋子看,仪表态度做对了那可是却一分呐。
我与其他护士不同,因为有过个别培训和比赛的经历,对操作的领悟能力也较一般人强。过去的检查通常必选操能考核,一般也就吸吸氧,做个口腔护理啥的。操作时候检查老师跟在后面,因为做临床的,与病人的亲和力也会纳入考核范围,要体现爱伤观念。无菌操作没得说,那时必须做到的。你说连无菌也做不到就白做了,扣5分。医院治疗车必须分清,上下两层,上面清洁、下面污染。千万别颠倒,倒了就是扣,懂吧。讲到口罩,我们医院必须戴上鼻子,不可留鼻孔的,要是这样耷拉着戴,检查人员话也不会和你多啰嗦,你懂的,1分。零零总总现在加起来也好几分了。一个月10分,经不起的啊。
对于检查也没什么恐惧的,喜欢平时就按规范做,这时候会有些议论,临床怎么可能都按规范做呀,忙也忙死了。是的,临床会是很忙,但是关键步骤不能省略呀。譬如,你说忙,应该碘的,你拿酒精擦擦。这个遇到血培养保证数据采集不合格。留置针也是,管不封,第二天堵了直接冲,你讲我是病人不担心才怪。也有优秀护士那是慎独加自律,完全的道德至上,也是一种好榜样。
临床检查这类的贴近技术相对较少,主要还是涉及消毒隔离啊,满意度测评,文件书写等等,对于业务知识的抽查,检查人员喜欢问问题,说一说灭火,停电怎么办?麻醉药抽屉呢?虽然不专业,但也算个问题啦。据说我们一些护士,基本为了不再继续深入回答下去,也就开始弃分了,直接告知不知道。现在的我,基本没人问我,低调的俗称自己是个问不倒。当然学海无涯,我会继续努力的。
有些老师查,透过间隔大楼的玻璃窗看去,第二天晨间交班直接点出什么班上哪位护士口罩没带,但是好在还能保护隐私,保留全名,亦是恩赐。还有是,突然间在背后这么一站,姑娘打针打到一半,不知道也是算了,转头看到了,反而一惊,针没打进,气的病床上的病人把当天检查的那位老师给骂了,你在背后干嘛,本来可以打进的,现在进不去了!
这么查的意义是好的,可是背后的结果会存在护士的谨慎胆小,行为相对比较刻板。主动性思维会缺少一些,不知道变通。在行为能力上遵循死板原则,少了些创新精神。当然医学创新前提需要科学研究,向上级及时反映工作进度及改进意见。至于护士是一类团体行为,从独立学科的发展趋势上来说,有一定特殊性,与医生的合作关系应该密切,医疗与护理联合行动,单干蛮干都不能成统一。护理的行为与医疗的目标需要一致,促进人类健康,减轻病人疼痛。
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从检查上来说,能够从护理临床出发,认识到护士个体对检查的接受度方面来说,应该是能促进检查的质量,而这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没有任何联系的蛮查,个人观点的查,眼见即为事实的查,适时的提高一下个人素养,个人品质,会提高整体团队的护理面貌及质量水平。检查的目标都是为了工作,病人的护理质量,从实际的现况调查、终末研究来了解整个团队的发展趋势是一件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