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春天的回忆
春暖大地的时候,看到一切生机勃勃的样子,总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童年生活。
农村的春天,生命力总是格外的茂盛。
田地里的麦苗开始由嫩绿变成深绿,从沟渠走过去,用手拂一拂麦尖,犹似有人偷偷挠你的手心,痒痒的。站在麦地中间深吸一口气,就可以闻到那种混杂了泥土和植物独有的香气,闭着眼睛,你都能感觉到似乎那些麦苗们正在悄悄私语,比着谁长得高长得快。
谁家种的油菜花,黄澄澄的一片连着一片,亮的晃人眼睛,蜜蜂嗡嗡的忙个不停。那时倒没什么人像现在一样,追着跑着驱车去赏花赏风景。只有精力旺盛的小孩子,摘一把菜花尖,用皮筋一扎,权当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装作深情款款的样子,碰上一束“花”献给那个“小媳妇”。谁若是从菜花中疯跑一气,那就好了。一身刚穿上的衣衫,肩上、衣角、前襟,全给你印上一堆金色的花粉,回去洗也是难以洗掉的。
金灿灿的阳光照得人浑身懒洋洋的,空气里飘荡的都是香香的味道,河沟边的柳树也舒展了枝条,嫩绿的芽孢一个系一个的绽放成婀娜的柳叶,对着河水摇曳得如同对镜贴花黄的少女。我总喜欢趁着暖风和日的时候,跑到河边折柳枝,把它一圈一圈缠绕在一起,再插上几朵“苹果花”,一顶极漂亮的草帽就做成了,戴在头上,美到心里。
看到春季,自然也会想起春去夏来的时节。乡下小孩子总有小孩子的乐趣,除去天天捉蝉、钓龙虾,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发家致富”了。零花钱的不自由,极大限制着我们想买各类零食、雪糕的欲望,所以,为了能有自己的收入,儿时倒是想过很多赚钱的办法,也很用功的去赚钱。
摘棉花
我们那里是旱田,周边主要作物是棉花。
每逢暑假,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开始走上挣钱的道路,帮别人摘棉花,我们方言叫“捡棉花”。
摘棉花有个专门的包袱,一般都是自家母亲缝制的。两片布料,一块稍大,一块略小,同做衣服一样,大的一块做前襟,小的一块做后襟。将左右和底部缝合在一起,口端敞开,前襟比后襟要低。再在开口端的两侧缝上两根长布条,做腰线,一个棉花包袱就做好了。摘棉花时,往腰上一系即可。
我那时总是前一天晚上问好要摘棉花的人家,确定好价格,在自家里把棉花包袱准备好,要穿的衣服,要带的草帽,通通放好,做好准备。母亲特地为我和姐姐缝了两个小的棉花包袱,刚好够小孩子的身高。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就跟着姐姐和隔壁的小孩儿开始工作。
那时候捡棉花的价格在一毛五到两毛钱一斤,为了让自己的棉花有足够的分量,那时候的小小心机就是,趁早出门,有着露水的时候,把棉花全都摘下来,称重时难免会重个二两。
通常,早上一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的边摘边聊天,到后来,手脚快的小伙伴儿们就开始和我拉开距离了。这时候的太阳也开始高高的挂在头上,一边是热,一边是着急,总觉得自己怎么落后那么多,慌里慌张的话也不说了,埋头一个劲儿的把一根棉根上上下下摘个干净。
刚炸开的棉桃,里面的棉花白白胖胖,甚是柔软,手脚快的人,用三个手指可以一把将炸开桃的棉花全都抓出来,然后转移到下一个目标去。碰上炸开不大,棉花质量不那么好的棉桃,就需要花点时间拨开棉桃,抠出棉花。
我总结出的经验是,捡棉花的时候,还要注意下手快准狠,因为坚硬的棉桃壳被太阳晒后,变得既坚硬,又扎手,往往一趟劳动下来,手上已经被划的一道一道白印子。但多是不会划破的,我那时手脚不快,没掌握到一把摘完一个棉桃的技术,速度自然跟不上别人,每每一起去摘棉花,最后称出来的重量总比别人少个十来斤,很是失落。但是一天赚到个四五块钱也是那时候极大的乐趣。
犹记得有一次,家住城里的小堂妹来我家玩,我要和姐姐去帮别人捡棉花,她们也要跟去,母亲就帮她们俩准备了两个棉花包,大家高高兴兴的到地里去摘棉花。结果,采摘到半包,天突然开始下起雨来,家里人叫我们赶紧回家,不要摘了,我们看雨势不大,执意要继续。怎知后来雨点慢慢打的越来越疼,我们看着小小的半包棉花,恨恨地跺跺脚,回家了。
自己家当然也是种棉花的,有时当然也会帮家里摘,但是大多数时候,都要跑到别家去摘。母亲对我和姐姐说,给我和姐姐一人算两毛一斤,让我们在自己家摘,我们却是很不乐意。因为自己家里的棉花爸爸妈妈可以摘,就算摘了给钱,给的也是自家钱,出去摘,赚的是别人的钱,心里感觉就是不一样,所以经常是不情不愿的给自己家摘棉花,欢天喜地的给别人家摘棉花。
对比明显后,母亲经常说我们钻到钱眼儿里去了,但是那时候零花钱都是几毛的年代,能赚几块钱那么大一笔钱的诱惑,谁能抵挡的住?
卖瓶子
除了捡棉花,我们也很乐衷于捡塑料瓶子卖。那时候镇上有个专门收塑料瓶的回收站,生胶一两毛一斤,熟胶五毛钱一斤。像雪碧那种大的饮料瓶是一毛钱一个。不知道是谁先兴起的这个赚钱门路,总之后来,全村的小孩里有一半都在每天放学或者放假的时候,拿着一个蛇皮袋,满村里找瓶子。
那时候在田地的水沟里,有很多农药瓶,因为自小都接触,所以大家都很注意安全,现在还记得,那种甘草磷是一中白色的大瓶,农达是一种深褐色的生胶小瓶,为了能够多捡点瓶子,我们经常满村子乱转,各个沟渠里,各家门口的杂物堆里,还有井边的废料堆里,我们都会捡个木棍翻翻看,运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捡上一小袋。
父母那时候大多是不管的,只要自己不跑远了,都可以很自由的在家里拿些蛇皮袋出去“挣钱”,有时候自己也会在家里翻翻有没有不要的,但是没扔的塑料瓶,发现了,就直接丢在自己的袋子里,也不问到底有没有用。
袋子装满了或者实在没得捡了,就会自己提到镇上回收废品的人家里去卖,看着别人称完后,把满满一袋子瓶子倒在地上时相当有成就感。一般情况下,捡一次能卖到个一两块钱。拿着那一两块钱喜滋滋的回家,跟父母说一声,这钱就属于自己了。但后来,因为捡瓶子事业的竞争太厉害,基本上出去一回,运气好能捡上一两个就很好了,也就没有再捡瓶子卖了。
采草药
因为家乡是平原地区,所以自小也没见过什么草药,采草药赚钱也只有独独一次,因为记忆深刻,所以也想提一提。
那时候是小学二三年级,经常有劳动课,实实在在的需要劳动,有一天班主任跟我们说,让我们自己去采一种草药,采完卖给老师,五块钱一斤来算。如果有同学愿意,就可以参加。
那时候五块钱可以买的东西,简直多的不能过想象,于是,所有的同学在当天的劳动课都跑回家去采那种草药。但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那个草药叫什么名字,只记得是一种类似于蒲公英的一根根长在地上的植物,从茎部中间开始往上就像芝麻一样,一节一节往上长,不过个头还是很矮小的,也就二十公分左右高。
因为拿了一个样本回家,所以找的格外仔细。那时候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只知道采的多,就可以赚得多,为此,还发动家里人一起帮我找,大概这么找了两三天吧,提了一袋子卖给老师,得了五块五毛钱。再后来,还特地问过老师,还要不要那个草药,遗憾的是,老师也不再收那个草药了。
后记
细细想来,那时候赚钱的乐趣实在是让人觉得回味无穷,所以每每一到放假时候,就飞也似的跑去找各种方法挣钱。挣到钱大多数都被我买了学习用品,比如铅笔、钢笔、笔记本之类的,不过印象最深的是自己那时候特别羡慕那种上课有一本叫做“字词句段篇章”的学习资料的同学,因为好多课后习题的答案,上面都有,所以,后来挣到钱,就去买了一本,宝贝的不得了。这也许是,那时候觉得赚钱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了吧。
我的其他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