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时间:2023年12月7日
20:30-21:30
共读内容:
第六十一章(陈学军老师带读)
第六十二章 (冉瑶琳老师带读)
参与人:
共读原文: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共读分享:
王一冰老师:
六十一章,雌柔的智慧贯穿本章,知其雄,守其雌,厚德载物是大国的风范,联想到当今世界现状,如各国都能够做到做好自己应该的样子,大国谦下包容,不骄横自傲,恃强争霸,小国安分守己,安定发展,这个世界都在道上运转,那真的会免除很多战乱纷争。
六十二章,“不如坐进此道”,一句道出守道的重要性,与其忙忙碌碌向外奔波寻找,不如行无为之事,按照道的方式去实行,只要是按照道的规律办事,往往事情的结果会更好,应证了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田继红老师:
第六十一章着重讲了大小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关系。作为一个强大国家所应处的位置与姿态不是高高在上,以强凌弱,自傲自大,而恰恰应处于谦下的地位,小国应持谦让。这样两者互谦互让,故能和平相处,两不相伤各得其所。
第六十二章,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贮藏万物的庇护之所,它时时刻刻都在保佑着天地万物。所以,不管一个人是好是坏,只要他能够体悟道的内涵并能掌握道的理念精髓,道都会极力保护他的安全。“求以得”求的是“道”,“道”的大门对每个人都是敞开的。“有罪以免邪?”这里的“罪”可以理解为多欲、贪婪之心。“有罪以免”就是说,如果能够在逐利的路上不放弃对道的追求,时时觉察内观,就可以逐步消解内心之贪欲,就可免除由此带来的祸害。
陈学军老师:
六十一章,老子主张以柔克刚,他特别反对战争,要求统治者守道不争,要“知其雄,守其雌”,要谦下卑弱,各国之间要顺应自然,要用谦下使得大国小国之间都能谋求和平、各得其所,大国更要谦下,“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谦下也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做法,老子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六十二章,老子认为“道”是好东西,清静无为的“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宝,不善的人也要保持的东西。“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合乎大道的语言和行为是会的到人们的尊重和重视的,顺道而为就会让人事半功倍、心想事成,无为而无不为。
冉瑶琳老师:
做为一个小白,读《老子》经典时,只能从字面意思和译者的解释去理解道德经,其中必定有很多疑惑和不求甚解。今天关于《六十二章》里的“善人”与“不善人”的理解,听了田老师的分享解读,理解为是“得道的人”和“未得道的人”,从而对老子的原文有了更多的理解。感恩老师们的共读和分享,让我一点一点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