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之父“保罗.格雷厄姆“在《黑客与画家》一书中,讲述了自己对于很多事物的看法以及处事原则,帮助我解决了一直只可模糊回答的几大疑惑,如此我看到的我的未来图景变得更加清晰和美好。
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学习编程以及如何学?
学习编程后,如何选择职业生涯?
如何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我从一个金融销售的岗位决心进入互联网行业,偶然巧合选择了以编程作为切入点,那为什么要学编程以及如何学?
关于为什么要学,我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编程语言》中的核心思想是:编程语言就是我们普通人与计算机之间搭建的桥梁,这个桥梁可以让我们表达我们自己又可以理解我们进入的世界(互联网)。我的顿悟来自于“语言”一词,但是表达自己和理解世界对我来说还是太抽象了。保罗.格雷厄姆一句话让我有了更具体的前进方向:“我们生活的一切,都正在成为计算机,所以,如果你想理解我们目前的世界以及它的未来动向,那么多了解黑客的想法对你有帮助。”所以表达自己和理解世界的具体做法是理解黑客在表达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学习和表达的。
保罗.格雷厄姆认为黑客与画家有很多共同之处:
1、他们都是创作者,对于黑客来说,计算机只是一种表达的媒介,就像画家手里的颜料。黑客真正想做的是设计优美的软件,但创造优美事物的方式往往不是从头做起,而是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小小的调整,或者将已有的观点用比较新的方式组合起来(创作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2、他们创作的过程主要是动手去做,而不是先在书本上把理论知识搞清楚,然后想清楚整个程序再动手,所以黑客是通过实践学习编程的;
3、他们都是通过模仿优秀的范例来学习的,学习编程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模仿优秀程序的源代码;
4、还有一个可以借鉴绘画的地方:一幅画是逐步完成的。通常一开始是一张草图,然后再逐步填入细节。但是有时原先的构想是错的,就必须动手修改。黑客一开始也不能盼望先有一个完美的规格设计,然后再动手编程,如果预先承认规格设计是不完美的,在编程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需要,当场修改规格,最终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简而言之不要太早决定一个程序应该怎么做,而选择好的编程语言可以让我们避免这种风险(动态语言)。
5、协作创造作品的模式是类似的,正确的合作方法是将项目分割成严格定义的模块,每一个模块由一个人明确负责。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借口精心设计,并将文档说明写得规范和清晰。
6、黑客必须像画家一样,时刻考虑用户的人性需求,做到这点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这并不意味着要做自我牺牲,事实证明,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正是成功的奥秘所在,比如最伟大的绘画作品都是画人的,因为人类总是对自身最感兴趣。”换位思考“是识别优秀黑客的重要因素,而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那就是看他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
学完编程后我必须赚钱和找工作,在我的学历并不够好的前提下,我应该怎么选择职业方向?
保罗.格雷厄姆给我的回答是:“想要致富,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根据我个人的需求,这里只谈论“工作”而非创业。那为什么是创业公司,而不是大公司呢?
第一个原因,大公司一个的问题是使得每个员工的贡献平均化。因为当很多人一起做一个项目,大部分工作岗位无法准确测量每个员工的贡献,在大公司中,贡献大的人会被懒散的人拉低贡献值,只要一般性地努力工作也能拿到意料之中的薪水。相反,一家创业公司是由一个小团队构成的,比如只有10个人,那么贡献后的获得的结果反馈会表现的更加明显,评估每个人的贡献值就变得容易得多,得到的回报也会更接近贡献值,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销售人员总是更容易努力工作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报酬是和贡献的业绩直接挂钩的,收入很容易测量,所以创业公司可以激发我们更努力地去工作。
第二个原因,在大公司工作只可能是负责项目某一个很小的部分,并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规定我们的成果,比如程序员在大公司就是用代码呈现出产品经理(甚至不懂编程)的构想草图,被保罗.格雷厄姆称为技工。相反,在创业公司更有可能接触到实现一个完整项目的全过程,并且职位部门和职能没有划分的像大公司这么专业,所以我们更有可能自由的设计手头项目,这训练了我们独立完成一个可以落地项目的能力,以及可以在工作中思考如何优化项目。
第三个原因,一旦创业公司成功,那么工作人员就可以获得原始股实现致富之路。这在大公司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博弈论告诉我们,确定赢得少的事情不要干,虽然大公司也可以教我们很多其他知识和经验,但是作为一个善于用网络工具的程序员来说,找到正在学习的领域的最佳资源是不成问题的,并不一定需要待在大公司去学习,我们应该根据硅谷之父告诉我们的更重要的因素,去选择我们的职业生涯。
那么选择怎样的创业公司?最核心的一点是判断,他们正在做的东西是不是很多人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公司觉得会被需要的东西。如果确实是一个被大众需要的东西,那么别人也能轻易做到么?当然刚开始找工作肯定不能自由的选择企业,但是最终要进入的企业一定是自己心中明确需要的,我会一只牢记保罗.格雷厄姆教我的,“我需要找一份工作”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我需要去做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而公司不过是一群人共同做出人们需要的某种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入某个公司。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大牛们总叮嘱我们在生活、工作和投资中学会独立思考,那么在信息大爆照时代,如何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保罗.格雷厄姆问我们一个问题:“你是一个随大流的人么?”,更具体的问法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你有没有不愿说出口的观点?”。如果后一个回答是没有,那么很可能说明我们把别人的观点当作了自己的观点,别人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就相信了什么。
主动找到那些“不能说的话”并进行思考是我们独立思考的最佳训练过程,有以下途径:
1、我们平常说的“真话”,如果这种话说出口会带来麻烦,但是我们要一探究竟。这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这些话不能说出口;(2)它们是正确的,或者看起来很可能正确,值得进一步讨论。所以判断言论的真伪是第一种途径。
2、不一定正确、但是极富争议的言论称为“异端邪说”,而“异端邪说”总会被贴上“标签”,比如以前是“亵渎神明”、“异端”,现在是“有伤风化”、“破坏国际利益”,这种标签在当时的时代都具有超强的杀伤力(如被焚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到现在最多只能用于讽刺。这类型的话如果被贴上标签来攻击,而不是谈论对错,那么就要注意到不要被标签影响,而应该去研究这些话本身。
3、我们可以回顾过去,去找那些过去被认为理所应当,如今却被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地心说“。但并不总是表示现在的人比古时候的人更聪明,只是社会观念转变了,比如法定结婚年龄的变化。只是去对比过去和现在、西方和东方的文化上的差异。
4、寻找那些正经的卫道者,看看他们到底在捍卫着什么,比如成年人总是营造一个纯洁的环境给孩子,并告知孩子世界上存在圣诞老人,但是孩子在学校,从其他孩子听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比如爆粗口、以及圣诞老人根本不存在,于是孩子在外面爆粗口,回家就不讲,父母在外面爆粗口,回家也不讲,我们可以思考这些成年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个假想的世界,并且明知道孩子迟早接触真实的世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5、观察禁忌是如何产生的。可以观察流行的产生方式,试着预测它禁止哪些话?随大流的人对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抱有恐惧心?比如某些主题社群,总有一些话是被禁止的,具体点是某个投资项目的社群,不能说的话估计是无法回答的质疑类的话,这时候不会得到正面回答,可能被贴上“扰乱秩序”的标签被踢出,而那个质疑很可能是评估这个项目最需要研究的地方。
上述整个过程同样是优秀黑客思考的过程,想要做出优秀的作品,我们需要一个什么问题都能思考的大脑。尤其是那些似乎不应该思考的问题,也要养成思考它们的习惯。因为优秀作品往往来自于其他人忽视的想法,而最被忽视的想法就是那些被禁止的思想观点。这是一个有回报的过程,在任何有竞争的地方,只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或不敢看的东西,就有很大的优势。
保罗.格雷厄姆告诉我们所谓“流行”(传统观念也是一种流行),本质上就是看不见自己的样子。要摆脱随大流需要一点自觉。这需要我们自己创造距离,不要让自己成为人群的一份子,而要尽可能地远离人群,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特别注意那些被压制的思想观点。各种各样的外部标签可能是外部线索的最大来源,帮助我们发现这个时代流行的是什么。如果一个命题是错的,这就是它所能得到的最坏评价,足够批判它了,根本不用再加上任何其他标签(比如你说2+2=5不会有人理你)。但是,如果一个命题不是错的,却被加上各种标签,进行压制和批判,那就有问题。因为只要不是错的观点,就不应该被压制讨论,这个时候一定要问为什么。我们只能永远保持质疑,问自己,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