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读书
清明节追思:往事不会如烟……

清明节追思:往事不会如烟……

作者: 四姐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3-30 23:54 被阅读133次

    又是一年清明时。

    想念天堂的父母亲,也想念父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往事不会如烟。

    很多事情,虽然已成故事,但却像是植入脑海里的芯片,随时闭合一下眼睛,那些记忆就会在脑海里翻转。

    就像我下面要写的几个片段。

    一、关于电话的故事

    我要说的是一个发生在三十几年前的事情。那是文革结束没多久、中美刚刚恢复建交的年代。

    有一天,突然有小镇邮电所的工作人员来我们家,通知母亲说两个小时后在邮电所等接来电。

    原来是远在美国,刚和母亲取得联系不久的姨妈,说是很想听听她那唯一的已经相隔三十年未曾再见的亲妹妹的声音,便从美国打了长途电话到中国找母亲。

    那时候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是不可能安装电话机的,所以姨妈的电话也没办法直接打到我们家里。于是,她通过外交关系,把电话转驳到了我们小镇的邮电所。

    带着又激动又兴奋的心情,我陪母亲一起去了邮电所等听电话。

    按照邮电所告诉我们的时间,姨妈准时打来了电话。虽然通话时会有点时空差的停顿,但还是很清晰。姨妈在电话里询问妈妈这么多年来在中国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什么难处,只听得妈妈回复的都是一个好字。姨妈和妈妈说过话,便要和我也说说话。姨妈讲得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声音很好听。电话讲得有点久,只记得我和母亲一样,回话也都是一个好字。

    事实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不好,特别是像我们家庭,父母亲长期背负着“历史问题”,在多场政治运动中,都是被批斗的对象,精神上备受折磨,哪能有什么好日子过。但正因为有这些特殊的历史背景,母亲更是不敢在电话里对远在美国的姨妈说一句过得不好的话。

    然后姨妈告诉妈妈说,以后在每周的某一个固定时间都会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到时间就去邮电所等听电话。这个约定一直延续到我们家里安装了电话机,姨妈从未爽约。

    再然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我们小镇也开放了,铺设了电话线提供普通百姓人家外接。大家有机会安装家庭电话机了,只是当时的费用很高,能安装的人家也是寥寥无几。

    自从姨妈联系上母亲以后,就不时地给予我们经济上的帮助。有了姨妈的大力支持,我们家也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安装家庭电话机的人家。从此以后,姨妈再给母亲打电话就方便了,因为她随时都可以把电话打到我们家里了。

    二、关于书信的故事

    母亲在老家的乡镇里是被公认的文化人,常年义务为乡邻们书写家书。而我们家的对外家书也是由母亲来负责。

    记忆中母亲所写的家书,主要有下面几类:

    一)写给我们兄弟姐妹

    1)大姐远嫁,母亲经常给大姐写信,关心及了解大姐的生活状况。

    2)二哥年少时出外学徒,母亲也经常给二哥书信,鼓励他克服年少在外遇到的困难。

    3)我考上大学及后来从家乡的一所中学辞职下海去了广东,因为远离家乡,母亲更是经常给我写信以解思念之情。

    二)常年代表家里或帮助奶奶给分散在各地的七叔叔八姑姑们写信。

    这里来个小插曲。话说我们家还真的是有七叔叔八叔叔的。我有三个奶奶,所以叔叔和姑姑就特别多。父亲是老二,上面有位兄长,下面有6个弟弟及4个妹妹。这些叔叔姑姑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小奶奶不识字,所以来往信件基本上都让妈妈代劳。长期有妈妈与他们书信联系,使身处异乡的叔叔和姑姑们对家乡充满了亲切感和熟悉度。

    三)给远在美国的姨妈和舅父写信。

    四)给其他需要书信联系的亲戚朋友们写信。

    自从我考上大学后,就经常收到母亲的信件。母亲的钢笔字写得非常好,非常非常地大气。母亲写信时用词贴切,言简意赅,情真意切,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流利顺畅。母亲一生经历太多,如果那时有写自传的超前意识,相信母亲一定能写出一部非常好看的传记。只是母亲在那些特殊年代吃过的苦太多,应该是没有心情想到写书的……

    回想起来,母亲一生中有相当部分的时光,都跟着在去信与等待回信的过程中度过。心情也跟着信件的内容起落着。

    诗人木心写过:

    “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话说那时候的车马书信邮件,真的都是很慢很慢……

    印象中那时寄省内一封信件,一来一回路上至少要10天的时间。

    而与美国的来往书信,一来一回大概是要20天的时间。

    每次收到姨妈来信,母亲都特别开心,总是反反复复地看上很多遍,也会把每封信都让我们看过。我们有谁不在母亲身边时,她就会在给我们的书信中告诉我们姨妈来信了,并转告我们姨妈信件的内容。姨妈的文字表达能力很强大,他们通过两地书流露出的姐妹亲情,已经达到令人羡慕妒忌恨的程度。而每次姨妈的来信中对我们每一位兄弟姐妹都关心到位,让我们深深感到有这样的长辈关心疼爱是非常暖心及幸福的。

    如果从更深层次来看,母亲与姨妈的书信往来,已经成了特定历史时代的一个见证。因为他们都经历了临解放时跟随国军撤退台湾,然后从台湾再辗转他乡生活的不凡经历,这段经历已经被烙上了深沉的历史印记。

    三、那些送别离的场景……

    每个人的生活过程中都会有送、别、离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任教的学校辞职,下海去了千里之外的经济特区珠海工作。因为远离家乡,所以每次回乡探亲后和亲人送别离的场景都很难忘。

    特别是每次与母亲的送别离时的情景,更是记忆犹新。母亲总是用不舍的眼光看着我走远。而我总是假装心硬,一路前行。其实我是真的不敢回头。一是我自己已经忍不住泪水,二是我怕看到母亲那种又不舍又无奈死盯着我背影的眼光。

    那种场景,让我无数次在梦里重现。每次想起,都觉得心痛。就像此时,想着母亲目送我的眼光,又是禁不住地流下那思念的泪水。

    自从母亲跟随父亲从台湾来到福建后,由于历史及政治的原因,几十年间,两岸之间水火不相容,造成了母亲与外婆一别终身未能再见的遗憾。而跟姨妈和舅父之间,也是一别就被分隔三十年。所以,她对于与我的每一次送离别,都显得特别的不舍。

    完全能感受到母亲那种既希望孩子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又怕送离别的心情。

    感同身受,我已经怕了送别离。正因此,这些年来,我和先生选择了离开珠海来到厦门与儿子一起生活。虽然来到厦门,我们的一切都必须从头再来,辛苦是一定的,但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不想再经历那种难过的送别离了!

    ……

    想念父母亲!仅以此文纪念爱我们及我们永远爱戴的父亲母亲!

    清明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节追思:往事不会如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km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