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好多小伙伴们进行了决策辩论的讨论,什么叫决策辩论呢?简单的说就是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倡导价值,不是做键盘侠,而是以决策人是视角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讨论会非常的有意义,因为很多时候辩论之所以被大众所不接受,很大程度上是这么几个原因。
1 口舌之利,讲道理这个锅很大程度要给辩论圈中哪些 重技术而轻论 的小伙伴们,正是因为太多重于技术而言之无物,让观众花了一个小时缺听不到什么东西,让人觉得浪费时间,最后总结为口舌之利。
2 学生空谈 很多辩论辩手都会对于一些热点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做法是没错,应该支持。但是 ,由于我们青年人的视野问题,很容易让自己的言论 理想化 理论化 ,显得不那么接地气,甚至有时候无视可行性,在很多时候可行性在辩论场上 一两句话就可以带过,诸如我们应该加强管理,我们应该督促政府之类的,就可以了 。但是在实战层面可行性 却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3 一厢情愿 很多小伙伴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吧自己 意愿强加在题目之上而 不考虑实际受众感受和意愿,然而一个决策如果没有显示层面的需求 哪怕再完美 的决策也是无本之木,无根之水。而在决策辩论中第一个要考虑 的就是受众的意愿并进行需求分析。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 一个三本院校的非强势理工科专业是否应该考研。在我们小伙伴一起讨论之下,我们打算从 该专业近三年 学校大型荣誉 、级别、 报考人数 、就业率 、 就业反应来勾勒这个学校的相对实力;从这个专业的考研率 就业率 专业横向比较 和学生评价来描绘出这个专业的大致状况 ;从这个专业在本市本身的招工状况来模拟出应届毕业生就业前景;三年以内以内第三方统计考研的理由 、比例 、人数 、时间 以及当下社会对于考研的评价和看法来观察本专业的考研前景;分析本该专业的人群画像,尽可能的多维度多方面来为该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个贴近事实的结果,并依据这样的结果来为受众给予相应分析。我觉得如果基于用户角度去辩论,将会比单纯的价值,单纯的宏观政策要更有用,更实用 。
当然这样的辩论模式和准备模式还在试验当中,我也很期待在未来会有很好的结果。当然也非常欢迎对本文有想法的小伙伴们通过各种方式和我私聊,希望能共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今天终究还是没能赶得上12点钟们,事实证明15分钟还是写不完一篇1000字文章的。1000字计划已经坚持了一周了,现在深深的感受到了知识的匮乏,尤其是整块知识的匮乏,现在阅读越来越趋近于碎片化,虽然时间被更好的利用了,但是碎片的知识很难成体系,这样也不一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