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让孩子感受爱?

如何让孩子感受爱?

作者: 新颖旅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09:13 被阅读0次

    这些天一直在聊的话题是孩子的价值观,为什么有些孩子觉得不幸福?如何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受幸福!上一次分享有说到一些小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做一共力所能及的家务,爬山运动,冥想,写反思日记或记录每天三件开心事,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今天主要聊一下,为什么做,科学依据是什么?

    昨天聊了想不开的那个孩子,其实我在壮壮两岁的时候,那个阶段还不能上幼儿园,正是特别淘的时候,加上因为孩子的牙齿不好有炎症,总发烧,一病老人就特别紧张,家里气氛就特别不好,有次我带孩子,他从上下铺中间摔下来,因为及时抓住,摔的不重,可老人说的厉害,当时就真的有轻身的想法,真的是几年情绪的叠加!当时想不开时,就是想到自己的奶奶的疼爱,小时候妈妈的怀抱,现在想来这些爱真的能够让我们长大后,经历挫折时成为了内心的力量!

    这要从樊登老师讲过的一本书《感受爱》说起:

    推荐本书是因为里面一句话:我们从来不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能力!

    作者是美国的珍妮·西格尔博士,心理学家和情绪智力专家,拥有四十多年个人和家庭领域的治疗经验,擅长整体健康、依恋、情绪智力、减压和人际关系领域。她的著作被翻译成13种语言出版发行。

    因为自己是非专业人士,心理学又是一门严谨且实证的科学,而樊登老师在选书上一直都是非常慎重的!所以他推荐的书一定不会错!

    作者和先生夫妻俩都是心理医生,结果他们的孩子在1996年的时候,因为得了抑郁症自杀了。她说,他们太相信药物,然后给孩子吃了很多心理方面的药物,但是再多的药物都没能够挽留孩子的生命。孩子跳楼自杀让年轻的父母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也非常的伤心,每天早上起来都在不断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非常痛苦。

    后来有一天她告诉自己,如果我的余生都将伴随着这种感觉,那就顺其自然。就是她用这样的方法来解脱自己,既然我每天都要生活在这样的痛苦当中,那我就跟这个痛苦和谐相处。于是她重新捡起了心理学的研究,不再那么相信药物对人的影响,开始想我们怎么通过心理沟通、联结的方法帮病人进行更多改进。他们创造了一个网站,叫作Helpguide.org,就是公益网站。这个网站上所有的心理学救助方法,全部是免费提供的。

    这本书所涉及的话题是什么?我们以往所讲的书籍,更多的是教大家怎么样关心别人,怎么样去爱别人,但是这本书挑战了一个我们完全没有涉及过的话题,就是怎么样去感受爱。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说,我们全家都非常爱我们的女儿,家里边没有人会觉得我们不爱自己的女儿,我们都给女儿做了特别多的奉献、陪伴她,包括因为他自己还是心理医生,他觉得我们作为家长,已经做得足够了。但是孩子感受不到,孩子完全感受不到爱,她陷入到孤独当中。

    所以她就用自己的余生所有的时间来研究,一个人到底怎么才能感受到爱?

    大家是否有觉得,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人,怎么都捂不热他的那颗心,他永远都会觉得你们都对不起我,你们都欺负我,你们都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怎么样才能够解决这种问题?或者再进一步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可能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自己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缺乏对爱的感受能力,所以才会觉得不幸福?

    书中有一个莫妮卡的女孩,她患了严重的肾病,而且她和男朋友关系很不好。作者是她的心理医生,她和男朋友关系不好和她身体患有疾病也是有关系的。结果有一天医院打电话,说你快点来,你这个病人不行了,现在进入到病危期间了。作者就跑去看她这个病人,结果一进病房发现莫妮卡很兴奋地坐起来了,然后说你过来,把门关上,我给你讲个事。

    她把门一关,说她和男朋友分手了,遇到了另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你想,这个人的身体都已经不行了,已经快走的那种人,说她遇到了另一个她真正爱的男人,然后两个人特别充满激情地恋爱。对于这么一个身患重病的人来讲,哪来的精力谈恋爱?她说要和新男友结婚,去旅行,去散步!作者心里知道这个人的身体状况,因为医院都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了,说这人不行了。所以作者也就只能安慰她、鼓励她,说挺好的。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这个女孩康复了,真的出去旅行。后来她出现过几次身体的反复,有时候会住院、会有长期的治疗,那个新认识的男朋友始终陪在身边,特别关怀她。

    后来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那女孩身体状况能够出现大幅扭转、创造这样的奇迹,一定跟爱有关,跟她感受到了浓烈的爱,而她之前之所以身子一直不好,跟她的情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什么是爱,怎么才能够感受到爱呢?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被两种感觉操纵,一种叫作爱,一种叫作恐惧。二者必居其一,孩子每天要不生活在爱当中,要不就有可能生活在恐惧当中。

    比如我们去上班,可以选择用爱的方式去做一份工作,这时候你体会到的是喜悦,是奉献,是快乐,你也可以用恐惧的方式做一份工作,你体会到的是KPI指标、要罚款或者完成不了会很没面子。我们就是被这两种东西控制的。

    同理,孩子的学习是一样的:这和孩子的大脑🧠组织有关!

    第一道开关是脑干

    脑干的位置在后脑勺下面一点儿,头和脖子交界的那块,靠里面的位置。它是人的自我保护中心,功能是探测周围环境是否有危险。

    •如果脑干发现周围有危险,就向身体各部位发出“此处危险准备逃命”的警报。

    •如果发现周围很安全,就向身体各部位发出“一切正常平安无事”信号。

    •当危险警报响起,安全没有保证的时候,人是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的。

    假设:把椅子放在高速公路中间,我们坐在那,能正常看书吗?如果能,你的病一年半载的治不好。正常人都不会让孩子在危险的高速公路中间学习的!但是别忘了还有另一种危险。孩子放学回家刚进门,妈妈就对他说:“我和你爸闹离婚,我们俩吵会儿架,这事儿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啊!你安心到房间里写作业。”孩子肯定会想:家都要没了,还写个什么作业!这和坐在高速公路中间写作业没啥区别的呀!

    第二道开关是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位置在左右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是由一堆零零碎碎的东西组成的。它是人的社交和情感中枢,功能是感知周边人的情绪,它就像个雷达不停地扫描,捕捉它想要的信号:这里有人了解我吗?这里有人喜欢我吗?这里有人关心我吗?当这个信号是肯定的,边缘系统就立刻与大脑神经的其他部分协调联通,就像一个导演询问摄影师、演员、灯光、道具、烟火等各部门是否都准备好,然后发出指令:各部门注意!准备开拍!如果信号是否定的,边缘系统就时灵时不灵。当一个人感觉不到周边人对自己的欣赏、肯定和爱的时候,这道开关就不能完全打开,所以一个总是被怀疑、指责、训斥的人,学习效率肯定不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啊?我总不能无中生有吧?这也是很多家庭常见的现象,父母把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都局限在学习这个狭窄的范围内,而忘了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孩子除了学习,还有爱运动、有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人缘好、热心肠、讲义气、重承诺、乐观开朗、幽默搞笑,等等等等的长处,只要你想找,就一定能找到。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父母一旦起了功利心,眼睛就容易被遮住。还有的家长学了“赏识教育”,每天没事就伸着大拇指夸孩子“你真棒!”,按说这样第二道开关应该顺利打开了吧,结果发现孩子还是不领情。这是家长太低估孩子了,也太低估人的大脑功能了,边缘系统捕捉的不是语言信号,而是眼神、表情、声调、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信号。

    如果你是真心了解孩子、喜欢孩子、关心孩子,你的眼神是发光的、表情是松弛的、声调是轻快的、肢体是协调的,你的赏识就是走心的。如果你是为了赏识而赏识,你的赏识就是不走心的。当你咬着后槽牙对孩子说“你真棒”时,左右脸部肌肉是不对称的。你骗不了自己,当然也骗不了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欣赏是不是走心,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就是会不会经常“背着孩子夸孩子”,不是猪八戒背媳妇的“背”,是背地里的“背”。就是当孩子不在场的时候,父母只要想到自己的孩子,眼睛就会放光,脸上就会浮现出笑意,嘴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夸自己孩子两句。如果有,这就是真正的欣赏。假如你的孩子放学走进家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眼中欣赏的光和脸上尚未消退的笑,虽然你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她知道你刚才肯定又在夸他/她了。

    第三道开关是:大脑前额叶皮层

    大脑前额叶皮层大致在眼睛上面的位置。这部分的功能才是直接和学习相关的,比如短期记忆、逻辑判断、注意力等,这部分进入活跃状态,才能开始高效的学习。

    前两道开关打不开,最后这道开关就打不开。就像你要回家,你得先进小区门,再进你住那栋的单元门,然后才能上楼进你家门。你不是一只鸟,不可能从窗户直接飞进家去。

    要想顺畅地打开前两道开关,无论是做老师的还是做父母的,都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和愉悦的学习氛围。

    虽然很多父母的本意并不想让孩子感到不安,但他们会不自觉地把个人当下的焦虑和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扔到孩子身上。当孩子感到害怕、羞耻、挫败,感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又无处倾诉的时候,内心就会充满自我怀疑。这时候孩子的大脑就会进入“战斗或逃跑”的反应状态,学习自然就会被挤到不重要的位置。

    所以说:一个完整的高效学习的流程是这样的:脑干发出信号:这里很完全,没有危险!边缘系统跟着发出信号:这里的人对我很了解、很欣赏、很关心,而且都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最后前额叶皮层下达指令:那还等啥啊!马上开工吧!大家都卖把子力气,用最快的时间把这个活儿干好!

    当恐惧控制我们孩子的时候,他们身体分泌出肾上腺素,孩子会有三种反应:打,逃,僵。孩子要么就是躲过去,假装没事,忽略它,要么就是定住不动,就像公路上出现的一只兔子,你的灯光照着它的时候,它就突然瞪着你,就僵到了。肾上腺素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愤怒、逃跑或者不知所措,而这些情绪对应的就是打、逃和僵。这时候孩子就会体会到他正过着被恐惧所控制的生活。

    那么当孩子被爱控制的时候,他体内分泌出一种神经递质,叫作催产素,这个名字听起来跟我们生孩子有关,但它绝不仅仅出现在生孩子的时候。当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时候,他心里边的暖流开始涌现的时候,他分泌的就是催产素。催产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它可以抵消皮质醇。

    皮质醇是怎么回事?是当孩子长期处在压力之下体内分泌出的一种激素,皮质醇不断在孩子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长大后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现在很多很年轻的人都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肝脏的疾病等等,都跟体内长期的过度皮质醇分泌有关。所以为什么高压之下很多人会得疾病?就是皮质醇在起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婴儿都可以分泌皮质醇。如果我们给刚出生的婴儿一个非常没有爱的环境,妈妈不理他,或者妈妈冲着婴儿发脾气,面无表情等等,这个时候孩子都会分泌皮质醇。皮质醇的大量分泌会抑制孩子大脑的发育,然后这个孩子可能会变得不爱学习、不爱说话、不爱跟别人交流等等!

    所以我们首先知道,当爱出现的时候,孩子体会到的是快乐、充盈、受保护、接纳、开放、平静、专注、放松!

    就好像为什么我不整理好笔记直接发给大家自己看,而要这样是一个固定时间呢?

    《小王子》中,小狐狸对小王子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这份约定支持着我要每天早起学习,想着我今天的分享得是有价值的,即便你们不发言、不说话,但是有时有伙伴的鼓励,也能体会到这种被爱的感觉,导致体内分泌了很多的催产素,这时候心情变得愉快,然后就有喜悦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一心替孩子着想,孩子仍抱怨父母没有关心他?

    为什么我们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却仍感到孤独、寂寞和忧郁?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百般呵护,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

    今天分享了孩子的大脑构造,孩子感受到爱是因为分泌出了催产素,让孩子恐惧紧张是因为分泌有皮质醇的激素,明天会分享如何让我们感受爱的具体方法!当我们理解到感受爱的原理,自然慢慢就有了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让孩子感受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ld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