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进步一点点
建议,辩论,可能源于对被控制的恐惧

建议,辩论,可能源于对被控制的恐惧

作者: 喜微的心灵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6-05-03 22:14 被阅读18次

    1

    连续几天阴天,小区里的宝贝们取消了户外活动,晴天里聚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们也不见出来,外面一片空旷。

    婆婆站在窗边感叹,这样的天气真让人心里堵挺。

    我说,妈,你觉得全世界的人遇上这样的天气都会和你有一样的想法吗,都会觉得心里堵挺吗?

    我又说,如果你把眼睛闭起来,看不到天气的状况,和晴天有什么区别吗,心里还会堵挺吗?

    婆婆没有回应。

    幸好她没有表示认同,不然我也不会意识到自己抛出了沟通中的绊脚石。甚至可能会为自己的自作聪明而洋洋得意。

    片刻之后,我猛然间醒悟,天哪,我到底在干什么,竟然说出这么荒诞可笑的话来。然后,我很诚意地向婆婆致歉,妈,我本打算帮助你,希望你能心情好起来,但我做的不好,对不起。

    2

    听到婆婆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心情不好时,我希望帮助她,希望她心情好起来,于是,我抛出了建议,希望她能够跳出自己的想法,看见更多的可能性,还有很多人并不抵触这样的天气,他们的心情并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或者当我们回归到自己,不去关注天气本身时,也许会好一点。这是我在那一刻的本意,然而,是真的吗?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建议都好可笑。换位思考一下,当我心情低落时,有人这么来帮我分忧,虽然会从头脑上理解对方的好意,但内心还是会觉得不爽,根本就不是我的解药,我心情很糟糕是我的事情,别人糟不糟糕跟我有什么关系。闭上眼睛就跟晴天一样了吗,难道不是一种逃避的自欺吗?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种心外无物的金刚智慧并不能将我从情绪的泥沼里拽出来,反而让我觉得更加急躁,如此简单的道理摆在眼前竟然无法自救,羞愧还来不及呢。可是,我竟然不假思索地将这个理论推荐给婆婆,好天真。

    别人心情低落时,我们可能会觉得人家遇到了困难,于是心怀善意地出言相助,好让对方摆脱困难,用戈登爷爷的话说,这些建议都是沟通中的绊脚石,只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接纳。哦,你不希望我心情不好,我心情不好你会不高兴,可是拜托,我就是心情不好怎么了,这是我的事情。

    3

    经过深入觉察,我还发现了建议背后另有隐情。

    你表达了一个观点和感受,可我并不认同你的观点,我不想被你的观点捆绑住,所以我得表达出我的观点,告诉你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想的一样,我就和你有不同的观点。说到底,不过是想标榜或者强调,我和你不同。所以,我的建议不是在帮助你,因为没有从你的感受出发。而是从我的信念出发。我是不想被你控制,跟你有一样的想法,一样的感受。我不想成为你。

    承认差异并且尊重界限,你的感受属于你,我有我的感受,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样,当你表达出与我不同的观点时,我能够不急躁地去表达我的,不那么坚决地反对你,抗议你,辩驳你,因为你我本就不同。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先生谈起儿子的教育问题,态度坚决地表示,小树不修不成才。我极为反感,跟他还辩论了几句,然后在微博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叹。

    “小树不修不成材” 真是人的短视和自大。大自然里没有一棵树是需要修理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存在的状态,不是每一棵树都要长成参天大树的,不是每一棵树都要长得笔直的,大自然接纳每一棵树的不同,生物的多样性。

    事后我想,人们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便迫切地发声,无非是想表明,我与你不同,我不想被你的观点掌控。一种带有恐惧的自我申诉。辩论有多激烈,恐惧有多强烈,说话的语气都显得慌张。当我有了这份觉知,反而能看见先生言论背后的恐惧,再次听见这样的言论,我能够平静地倾听,或者提出一些探寻式的问题,没有了辩论的剑拔弩张,因为没有被控制的恐惧。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实而不虚的,都是流经自己独特的体验。每个人的观点也都是个体经验的如实反映,局限也好,开阔也罢,终归是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同让我们亲近,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让我们懂得界限。那些努力做自己的人,愿意接纳别人也做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建议,辩论,可能源于对被控制的恐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lr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