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主编课堂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

作者: 妮不再来 | 来源:发表于2021-05-14 23:31 被阅读0次

    教育,其实就是对生命的支持,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过程。

    孩子通过父母的支持,自身的探索和努力,顺利自我实现;父母通过对孩子的支持,实现家族传承的责任和使命,从而实现家族的进阶。

    这符合个人成长的规律,也符合中国社会家族传承的特色需求和使命,这样的支持,让个体和家庭系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一个“支持”,看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却容易南辕北辙,拧巴,充斥矛盾。

    养育,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南辕北辙,拧巴,矛盾,这几个感受性的词语中,表达的是一种内在矛盾。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的内在并没有真正的成长经验,那施教就很可能变成一种自以为是的试错 。

    譬如:1.自我的母亲带出了随心所欲的孩子;2.严苛的父亲教育出了反叛的孩子;3.或者忙于赚钱的父母养育出了不懂珍惜的孩子……

    我们来看:自我的母亲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有一个不被认可或者过度管束的童年。于是,在她长大以后,为了弥补童年缺憾,就会格外想要肆意生活;而成为母亲,有了孩子以后就会把宽松或者认可作为自己教育孩子的主要理念。可以想见,在母亲的如此主导思想下,随心所欲的孩子就慢慢成长起来了。

    而严苛的父亲,则很有可能是经历过极度的经济匮乏。为了改变这种匮乏,对自身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力图改变生活。当他成为了父亲,第一理念就是绝不能让孩子重演自己的匮乏,所以他一面严苛律己努力创造,另一面严苛对人,希望彻底改观。

    只是,生命的成长自有规律,而且生命的承载也是有限的,当父亲的严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反叛就发生了。

    ……

    这就是亲子关系的矛盾:本意中的支持,常常变得偏颇甚至充满伤害。

    这不得不提到一个词:匮乏

    因为某种不好的生命经验,让人心生恐惧,安全感被破坏。这就是生命的匮乏,它让人很难丰盛,轻松,积极的面对生活。

    这种匮乏一般发生在童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教育的源头在父母,而教育过程产生的问题则与父母的匮乏有很大关系。

    因为匮乏,我们会预设一个命题,用来在亲子间实现。但两代人的生命本来不同,自己的经验只适应于自己,如果把这个命题强加给孩子,那教育从一开始就错了。而整个教育的过程,就演变成了两个生命的对抗和消耗。这不再是教育,而是伤害。

    那怎么做呢?关注自我成长吧!

    在心灵还未丰满之前,人格还未健全之前,把教育的目标指向自己,一个不断自我成长的爸爸/妈妈本身就给了孩子成长的榜样,她/他会因着这种看见确立自己的姿态,去不断学习,参悟,提升从而真正成长。

    我们通常不记得父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却一直知道父母是怎样的人。

    当作为父母的你言行一致,情绪饱满,思路清晰,态度积极,孩子多半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仍有余力,有意识的自我疗愈吧!

    中国社会从封建到民主,从经济的极度薄弱到惊天逆转,我们将所有的精力几乎都用来做了生存的努力,这个过程中人性有被压制和隔离的部分几乎是普遍性的。

    一代又一代人靠自我牺牲才拿到越来越好的生存权,代际创伤也因此产生。

    确实,如果不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可能我们拥有目前的经济丰收还遥遥无期。

    但不得不说,所有无视内心需求所做的牺牲都一点一点刻在了心里,形成了创伤,产生了匮乏。

    要想拥有生生不息的战斗力,必须正视源头上的供给,这个供给,就是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清晰的看到已有的匮乏,通过疗愈让自己的内外更接近一致与和谐,实现一个生命完整的内外循环。

    届时,你将真正懂得什么是爱,尊重以及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以无限度挖掘。对于人来说,心灵之内也是一种资源,当它下限预警,生活中凸显矛盾的时候,就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了。

    为匮乏而战,或许是我们新的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oc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