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释义】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换了琴弦,重新安上,使声音和谐。比喻改变方针、计划和方法。也作“改弦易章”。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
《魏书·高谦之传》:“且琴瑟不韵,知音改弦更张;騑骖(fēi cān)未调,善御执辔(pèi)成组。”
琴瑟之声不协调,知音的人便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拉车的马匹脚步不一,善于驾驶的便要调整缰索。
【近义词】改弦易辙
【反义词】旧调重弹、一成不变、一如既往
【故事】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言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叫董仲舒,广州(今河北枣强东)人。他学习非常用功,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书房附近的园圃,两三年都顾不上看一看。后来,他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当时,汉武帝刘彻举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更换新弦,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应当更换琴弦而不换,就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
董仲舒还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些,都为汉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改弦更张”这句成语,常用来比喻变更方针、计划或办法。
董仲舒七句经典名言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
1、古代的君王,没有不把教化当作治国要务的。教化、法度都是法家的思想。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实质就是外儒内法。
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本句来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十卷。关键字解释:绳:绳墨(木匠常用的工具)。整句意思:要知道一个事物的曲直,只有用绳墨来作标准;要辨别一件事情的是非,只有用名称来作标准。以上的解释来自赖炎元注译。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3、对自己责备得多些,对别人责备得少些,就不会招致怨恨了。
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4、“性”是指与生俱来的天性,是自然属性,质朴的秉性只有通过教化才能形成。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
5、琴瑟的弦音不谐调,到严重程度必须重新调整或更换;政策法令行不通,情况严重的就必须改变更新。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6、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7、这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的一句话:善于为人师表的人,既要宣扬自己笃信的真理,又要行动上谨慎小心。
以上内容选自微众号“懂懂书童”:《懂懂书童221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