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乱弹”儿童游戏治疗中的“重复性游戏”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乱弹”儿童游戏治疗中的“重复性游戏”

作者: 漾月海棠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7:15 被阅读1次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这清苦的年终,和故友一次聚会中又被问及的老生常谈:

    “游戏治疗?是怎么让孩子好起来的?”

    脑中一片天雷滚滚后,闪现出一句话:“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于是,就有了如下不靠谱的解释。

    “失恋的人,见过吗?”我对朋友如是说:“当一个失恋的人拉你出来吐槽,TA会怎么说,你注意过吗?”

    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失去恋人的朋友找到自己,处理(吐)未尽的情感(槽),TA会和你描述和恋人的点滴,加入或多或少的分析,表达遗憾悲伤委屈甚至愤怒不屑,在你的劝慰中保证自己会好起来,推杯换盏之后换个人,再吐(重新来过)一遍。

    反复若干,悲伤还在,隐痛余存,但最惨烈的击穿感渐渐淡去。

    而TA的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呢?

    在最痛苦的时刻,TA的头脑里不断的闪回与爱人关系的截点,反复的演出各种条件组合的情景剧本:

    给那条致命的信息重新编一个版本,就是美好的烛光晚餐。

    那个时刻不任性的夺门而去,现在还是温馨的二人世界。

    那时给出一点空间倾听对方的心声,总不至于成如今的形同陌路。

    TA会不会突然的出现,有一句温情的道歉。。。

    或某天的晚高峰,地铁里意外的遇见。。。

    如果,重新,来过。。。。。。

    这里“失恋的人”特指相对被动受伤的那一个。

    不保证所有,但这并不是个例,无处安放的悲伤与未尽的遗憾会自动带我们回到那个触发“创伤”的“板机时刻”,补偿性的在心里重构各种“力挽狂澜”的条件组合------“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这种“闪回”也频繁出现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中,比如灾难的幸存者,因潜意识对在罹难者的内疚而会经常回溯灾难时刻的情景,用拯救亲人的想象来补偿现实遗憾。------“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的想法足矣掀起内疚和羞耻, 是人们不敢正视的脆弱。同时人们又从这种重复里再次回到相对的平衡。只是,这种平衡不能被称为复元,更恰当的称谓是适应,因为让人感觉好的想象无法在现实中呈现,只是对现实进行了部分补偿。因此,在同一主题上反复创伤的情况层出不穷,所谓强迫性重复(卡卡卡卡。。。卡住)。

    羞耻感出现在儿童的早期,至于多早我忘记了,但是从过眼的视频来看,14个月的孩子以经可以感受到受挫的羞耻。婴儿尚在牙牙学语,却以经有感觉自己不够好而回避和羞涩的表达。

    游戏治疗理论认为,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对关系的感知,优于言语发展。当一个孩子的痛苦被扳动时,可能他还不具备言语化痛苦的能力,而游戏,可以帮助他表达。

    重复出现的游戏又叫主题游戏,它经常呈现在与儿童的工作中,映照儿童发展中那个卡住的创伤。

    孩子用反复进行的游戏告诉治疗师他的生命里出了什么事,他一次次的重演,修正,更改,继续,用重复告诉我们他卡住在哪里,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一直努力的突破和调整。这一点和大人一样,或者说,大人一直也在延续使用儿童时代的方式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

    他们可能无法诉说那些让他们觉得不被接纳的羞耻感受,游戏能帮他们“说”出来。

    有个孩子,她循环着右手在黑板上写字,左手随即擦掉那些刚成形的笔划。

    “你写下它,又擦掉了”治疗师如此跟随。

    “它们出现了,又不见了”跟随不一而同。

    “你写了很多,哦,慢慢的,有一段。。。不见了”这里出现了变化。

    “你写下它,你留下它们全部了”这是功能的发展。

    这是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或许,她的羞耻感就源于不能感觉到被接纳,因此压抑了表达。出现的字是她的言语,擦掉,是她表达的感受:在她的感受里,存在着不被倾听和忽视。

    她以游戏的形式把她的创伤“重新来过”。

    她小心的用笔划倾诉心语,观察身边那个大人,是不是不一样。

    可能这个过程有点久,这包括了人际间关系的缔结与反复的试探,在循环往复中,孩子试着一点点张开翅膀,笨拙的抖动,随时准备回缩,同时偷瞄着那个大人,会不会因她不美的姿势当头棒喝。

    这是每个儿童游戏治疗师必经的考验,正如被婴儿海豚音的啼哭磨砺耐性的父母,也如面对任性的另一半依然温柔而坚定的那个成熟的爱人。

    治疗师的全情接纳促使孩子用游戏重新来过,在游戏里复元对现实的补偿和控制,不会被评价,不会被惩罚,修复受伤的自尊与人际间的信任与爱。

    这是游戏治疗对儿童能达到的,与成人孤独疗伤效果的差异之处:

    由于治疗师的临在,同频孩子的喜悦和悲伤,疗愈由此而生,随着游戏的变化,孩子的功能开始恢复。

    最悲哀的莫过于一屋子玩具,没有人。(成人的世界多半如此,心凉凉~~)

    什么?

    说到这还是不清楚游戏治疗是如何起效的么?

    这么说吧,失恋的人最希望什么?别别别不好意思,当然是希望能有不计前嫌,执手相看泪眼,深情相拥的童话般的复合,然后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难道不是么不是么不是么?

    治疗师就是那个受伤儿童的“完美恋人”,温暖接纳,不离不弃。术语谓之:安全基地。

    好的亲密关系自带治愈效果,主要还是因为良性的关系改善人的情绪调节能力。

    游戏治疗是在儿童与治疗师的关系互动中,让情感流动的更顺滑,改善情绪调节,完成功能发展。

    情感是王道,万变不离其宗。

    《春光乍泄》结局伤感,忧郁的黎耀辉来到二人约定的瀑布,独白道:

    “我终于来到瀑布,我突然想起何宝荣。

    我觉得好难过,我始终认为站在这儿的应该是两个人。”

    如果你以经不是孩子,

    如果你有悬而未决的伤感,

    不防带着你的“内在小孩儿”重新来过。

    一起看瀑布的,如果不是“系铃人”,还可能,是咨询师。

    当痛苦被真正的看见,就是疗愈发生的时刻。

    不如,

    我们重新来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如我们重新来过--“乱弹”儿童游戏治疗中的“重复性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p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