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一篇领导人员的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体制外的人,永远不知道这是啥玩意,体制内的人,肯定在说,连这种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的材料都要别人写的领导,该是何等官僚。
写得郁闷了,就打开招聘网站,点了好几个“一键求职”——但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我,浙江唯一一所985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毕业那年放弃公务员、放弃房产公司,进入一家国企,毋庸置疑,就是做文秘——读书时候,下决心以后坚决不做文秘,日复一日写材料。但是墨菲定律,执念太强不是好事,兜兜转转,最后还是沦为文秘。
——越努力,越绝望
如果我到了体制内就混日子,那也不会有现在的纠结。可惜我偏偏是那个工作努力、踏实肯干、 没事不提要求不讨价还价,有大局观让领导省心的好员工,所以在国企混得还可以,被领导认可、被同事喜欢,年年评优秀先进。刚开始三年,只是想着把工作做好,出于本人天生认真踏实的性格。三年之后,慢慢升职加薪,但是工作也因为重复三四年之后开始变得非常乏味、没有新鲜感,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每年的规定动作就这些,翻来覆去写的材料也基本就这些。想到自己一辈子都这样做井底之蛙、做没有任何价值的事,就非常绝望。
一边失望绝望、一边保持努力,竟然熬到了升为中层干部的机会。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一个“毒大饼”,会把我腐蚀得更体无完肤,让我废得更彻底。
也许有人看来,熬到中层就熬出头了,如果不追求什么,就这么混到退休也无妨。但我偏偏是个内心还有一股劲的人,不甘心自己就这么碌碌无为。
——看了外面的世界,更绝望
以前单纯、专心地工作,根本不会去看招聘网站。就如大学时候,读中文专业,就算成绩优秀可以轻松转金融、管理等专业,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傻傻地将中文专业进行到底。
如今打开招聘网站,开始写简历,发现大学毕业找工作时那张光鲜亮丽的简历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苍白无力、毫无竞争力的简历,国企文秘七年,哪有什么项目、哪有成功案例,有的只是一地鸡毛。很多岗位都是硬着头皮去投,心里也知道只是白费力气。
再看看身边的朋友,经过七年的发展,大家的路变得很不一样。有人做生意、有人进入互联网金融等朝阳产业,区别不仅仅是悬殊的收入,而是因为从事的工作、发展的空间大不同,而给人带来的忧虑甚至绝望——我们已经成为一批没有任何竞争力的废人。你连重新开始的机会都少之又少。你的从业经历,使你的跳槽只是换汤不换药,从这个国企文秘跳到 另外一个国企或者私企的文秘。你想进入金融业、房地产业、互联网业,简直就是隔行如隔山。
互联网时代,发展很快,自己被甩得很远。那些名词从未听说,如果大学毕业时还算活跃的思维,体制内八股文写了七年,已经僵化。
——体制内的心态,最绝望
其实,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既然这么厌恶现在的状态,那就辞职。没有找到下家的情况下辞职,我的五险一金怎么办,何况缴纳基数还不低。真正到了私企,会是从火坑跳到地狱吗?习惯国企节奏和文化的我,能适应“狼文化”的私企吗?听说现在的90后、00后都很拼,熬夜我是拼不过他们了,论创意和胆量,我也是老人老路子。
我这种体制内的心态,让我一边焦虑现状,一边无力改变。我知道自己丧失了能力,成了废人,温水青蛙醒来的时候,已经跳不出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