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

作者: 兵临诚吓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17:23 被阅读5次

1

今天是我和家人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不期而来的一场雨把这千年古都的夜浇得越来越深了,也把我初来北京的印象浇得七零八落。

对于北京,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似乎每个人也只能说出个一二三。

说她老吗,确实有上千年的建城史,但现在我们却只能在天安门及其相邻等不大的地方,特别是故宫中看到她昔日的辉煌.铺天盖地的高楼大厦,还有四通八达的地铁又时刻在提醒着你她是新的。

说北京的大那也是千真万确的,天安门广场的空旷,几万人瞬间就能被她吞没。但纵然再大的天安门,人山人海中连呼吸都困难,谁会承认她是小的呢?

其实,北京的老与大,主要还是我们心理层面的。那一口永远不变的京片子,那没有胡同的胡同味,那做作出来的门楣,还有那京味重于湘味、川味的湘菜、川菜,就连那号称世界第一快餐的麦当劳也只能躲在大栅栏一个不太显眼地方,任凭自己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北京小吃叫卖声所淹没,这处处显示出来的又何尝不是过去老北京的傲慢与现在老北京的傲骄。

至于北京的大那也是名不虚传的。那“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长期熏陶在我们每个非北京人心中构建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边缘与中心的国家认同,我们很多人儿时的梦想就是能去一趟北京,去一趟天安门,去倾听一下这个国家心跳的声音,去触摸一下历史的深处。

因此这个大是梦想的大,是历史的大,是我们看到天安门广场面积的大,看到天安门城楼巍峨的大,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高耸的大,看到人民大会堂气象的大,还有国家博物馆那抬头一望那绵绵不断的电梯近乎接天的大,所有的一切在这种大的强化中,心理暗示中,是国家庄严的大、国家神圣的大。

或许北京就是在这种大中让我们忘记了她的年龄,忽略了她的细节,我们对她的敬畏生成在我们家国情怀的血液里。

北京,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对于她我们永远只能想象,不管你是去过,还是没有去过。

这就是我的北京印象。

2

一大早,天便阴沉得厉害。果然没过多久,在我们前往天安门的路上就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似乎还带着昨天晚上没有下得尽兴的幽怨。

突然间雨就大了起来,弄得在广场上等待安检的人们手足无措,找雨伞的找雨伞,买雨衣的买雨衣……,但好象大家都怕惊扰广场的安静似的,急而不乱,没有影响大家半点的兴致,特别是对面毛主席纪念堂前的广场上尽管雨伞挨着雨伞,但仍然排起了长龙,与昨天我们瞻仰他老人家时人数相比,只会多不会少。看来伟人就是伟人,他的伟大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能焕发历历史的光华。

顶着下个不停的雨声,踏着地面上越积越多的雨水,我们一行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前,只见红色高大的城墙,精致复杂的九重斗拱屋檐,无不在挑战你视野的极限,在这种极限的敲打下,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怀着无所谓的轻佻心态,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怒自威”吧!

跨过金水桥,经过一段长长的城门洞,在办理了购票、包裹寄存、安检等一系列手续之后,我们从里面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站在城楼的中央,举目望去,从右边的人民大会堂、左边的国家博物馆,到对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在其后的毛主席纪念堂,尽收眼底,特别是望不到头的,但又笔直通畅的东西长安街,无论从哪个方向,天安门都称得上中央之地、中央之城。

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央,你尽可以发幽思古,尽可以浮想联翩,但她绝对会提醒你什么叫不可亵渎的神圣庄严,什么叫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这也许就是天安门之所以能成为“天安之门”的气度与气象的根本所在,这种气度与气象既是皇家的气度与气象,更是王者的气度与气象。

下了天安门城楼,过了端门,只见午门的那高大红色的城墙一下子挤满了你的眼睛,尽管雕梁画栋的城楼让你叹为观止,但可能最让你敬畏的还是高高的城墙带来的皇权的至高无上,也让我一下子明白了所谓的“高大上”,为什么高必须在前面,因为只有高者,才能成其大,才能显其上,事实上,在后面参观中也一再证实了我的这种看法。

过了午门,就真正进入了皇权的核心地带。太和门的肃穆森严时刻提醒你皇权的不可侵犯,精美建筑尽管雍荣华贵,她要打击你的还是你的自信心,让你满以为还可以的能力自信、身份自信一下子沦为了乡巴佬式的自卑与猥琐。

以太和殿当头,中和殿和保和殿相连都是建在三层依次收缩汉白玉栏杆围住的垒土之上,无论从哪个方那绝对都是高高在上、至高无上。

导游告诉我们,外朝三大殿以及内廷乾清、交泰、坤宁三大宫周围都没种树木,主要是为了防刺客的需要,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彰显皇权的威严所需,因为惟空旷,才能突显宫殿的高大、烘托出神秘的气氛。

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三大殿的高大威严既给臣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时间久了,天子们自己对愚弄别人的手段也信以为真,自然对这种威严神秘也坚信不疑。

从乾清门往前看,三大殿的高高在上,三大宫也难以望其项背,于是天子们除非按礼仪规制必须在三大殿举行的大典,一般都不敢到三大殿,特别是到太和殿中显摆。只不过与江山永固,皇权永存的需要相比,这一点作茧自缚又算得了什么,于是10米高的城墙,窥不透的王宫在故宫中随处可见,就是御花园那用太湖石堆砌起来的假山都是如此险峻,高不可攀。

出了神武门,天气放晴,登上景山,远眺整个北京城,远处的高楼大厦栉比鳞次,如雨后春笋,再看山脚下的故宫,尽管金碧辉煌,但早已没有了身在其中时的高大威严,就像一个穿得富丽堂皇的破落贵族,虽然贵气还在,但已难掩衰败之相,我不知当年站在景山上崇祯望着他的皇宫,是否也会被这种发现大吃一惊,是不是因为拆穿了这种自我构建的谎言之后,心灰意冷地他才真正心如止水地把自己脖子伸进了了那一尺黄凌之中。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的吊诡。

3

颐和园和圆明园作为大清朝的两大皇家园林,两个园子都经历了被外国强盗抢劫火烧的命运。但之后两个园子却经历了不同的生命流转,一个因为小,经过重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皇家园林的气派,而且有的地方有过之而不及;一个因为大,而无力回天,从此一蹶不振,陷入沉寂,再次荒芜。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昆明湖畔时,七百多米的长廊,微风荡漾的湖面,万寿山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无不让今天的人们感谢历史的恩赐,给我们留下了如诗似画的美景,但当我们触摸历史的深处,记起慈禧为一己之私,为自己所谓的颐养天年,风光寿庆不惜挪用北洋水师经费整修颐和园,最终导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历史事实之后,往往又怒不可遏。

其实,万寿山顶的智慧海也没有给老佛爷足够的智慧。她不知道,与人道自然相比,人生何其短暂,权力财富包括美景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她不知道,与生存相比,享受何其脆弱,没与强大的军事的力量作保障,生存都成问题。“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就只能是别家院,颐和园如是,圆明园也如是。

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大清几代皇帝精心构建的安乐窝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强盗们不仅把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烧得一干二净,就是师源他们的西洋园也烧得只剩下断壁残垣。

今天,当我们站在大水法遗迹前、西洋楼遗迹前,我们既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感到愤慨,更为农业文明不敌工业文明的孱弱感到可悲。

如果说圆明园标志着农业文明的彻底失败的话,那么颐和园则是农业文明的最后的回光返照,但她们终究都和大清王朝一样,逃不脱“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命运。

4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挨着人,人挤着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它的上面又形成了一条人的城墙。

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我们坐缆车来到了八达岭第七个烽火台。在近乎八十度的斜坡,随着人流攀爬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被称为好汉坡的第八个烽火台前,只见青砖石灰砌筑的烽火楼直插云宵,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幽远高大。

回头远眺,远处青山尽收眼底,长城象一条游龙在苍翠的青山中蜿蜒绵连数十里,人们在感叹人力的伟大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样劳命伤财建长城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拆毁另一条长城。

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工程,确实在一定时期内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但既然作为城,就必然留有向外沟通交流的出口,这些出口也就成了敌人可以攻破的缺口,而攻破这些缺口往往是那些常被当权者忽略的人心。

还是和长城有关的故事。想当年清兵入关时,久攻多日不下的山海关,仅因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大开关门,引敌入关,长城便成为李自成大顺王朝的马其诺防线。

建军事长城容易筑人心长城难。八达岭的险峻也比不上人心的陡峭,八达岭的天险也挡不住人心的危险。当人心都无险可守时,天堑也就变成了通途,因为城建在山上,心却长在人上。

八达岭关门上的“居庸外镇、北门锁钥”与其说是对八达岭长城寄以重托,还不如说统治者对其治下的黎民百姓抱以厚望。

登城当天恰逢七夕,当人们都沉浸在这个中国人的情人节的浓厚氛围时,其实我们所期待的还是在人们的心里建立起一座座既有爱情浪漫、又有婚姻责任的天空之城、生命长城!

5

合法性是一个政权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无论是现代的民主政权,还是古代的封建政权,无论是通过战争夺取的政权,还是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政权,如何彰显和体现政权的合法性,是每个统治者时刻都不敢放松的大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本身就底气不足,来路有点不正的政权而言,更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自己的血统进行漂白,以改良基因,维护和制造出想象的共同体。

夷夏之辩一直清王朝满族统治者说不出的痛。可以说,大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三百多年的身份漂白史,是一直伴随着质疑和地位被挑战的历史,这种先天不足导致清朝对王朝礼制仪式,等级仪轨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有过之而不及,而且也导致了自信不足之后的过度自负和封闭顽固,这种致命伤也成为了清王朝畸形成长、最后沦落、最终垮台的历史宿命。

这次北京之行,无论在故宫中穿行,还是在景山上俯瞰,无论是在北海中泛舟,还是在颐和园和圆明园中漫步,无论是长城上攀爬,还是在恭王府里静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触摸到了一个时代兴衰成败的历史足迹,体会到了一个国家崛起成长的心酸与无奈。

今天,我们来到了这次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天坛公园。作为皇帝祭天拜地的地方,与故宫不同,在这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皇帝也不得不收起其不可一世的骄横,不得不低下他高贵的头颅,在故宫中只走中间御道的他,在天坛的丹陛桥的甬道上,也只能行走在路的东边,中间御道必须让给皇天上帝走,无论是在皇穹宇,还是在皇乾殿,从顺治到道光等八大先皇只能配位,主位得让给皇天上帝,这时的皇上也就变成了臣工,尽快他们心里有一千个不情愿,但为了证明和维护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也不得不如此。

今天的天坛公园,古木参天,满目苍绿,从圆丘到祈年殿到处都是参观人群,曾经只能皇帝站的圆心石现在我们也可立于其上,来一场天地对话,曾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个时辰、天上二十八个星宿1祈年殿的二十八根柱子支撑起的再也不是一个王朝的命运,而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走进北京,我们感受的是历史的曲折;走近历史,我们体会的是北京的艰辛。

最后,我们只能说:北京,北京……,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关文章

  • 北京北京北京

    H君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更准确的来说,我们座位就像《那些年》里面的柯景腾与沈佳宜,可惜的是,像沈佳宜的我对H君没有...

  • 北京,北京,北京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的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

  • 北京,北京,北京

    只有他最特殊,是颗五角星 不用说你也知道,他的名字叫北京 北京,北京,北京 北京的天空,不总是那么蓝 北京的道路,...

  • 【北京系列】北京,北京

    文|图 舒行之 车水马龙 ,华灯初上 心之所往 ,固所愿也 在这座繁华的城市中, 华灯初上之时,车水马龙 雾霾弥漫...

  • 北京,北京,再见北京

    确信已经离开,是再次回到北京的时候。天空仍旧铅灰,车流仍旧堵塞,行人仍旧潮涌,收破烂的三轮车仍旧逆行在路上,而我,...

  • 北京北京

    零星雨点 稀释不了漫长的夜 涣散的灯光 是这座城市最初的模样 北京 北京 找到存在又标记渺小的地方

  • “北京,北京”

    15年的夏天,我第一次来北京,那次很匆忙,高中毕业后,同学问我暑假打算干什么,没事就跟着他去北京打工吧。 我想都没...

  • 北京,北京

    提笔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写下去,怕自己不能用非常优美华丽的词语来形容出来,后来想了想,我用最简单的最真诚的话语把我...

  • 北京,北京!

    这一次来北京, 感觉北京的人又变多了, 交通更堵了, 房价又涨了, 幸福感……这玩意太难描述了。 来去匆匆, 谢谢...

  • 北京,北京

    北京,一个神圣又美好的地方,我国的帝都,首都,皇城等等,都可以是他的称呼。这个光鲜亮丽的称呼下吸引着无数的游者,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ux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