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来点社会心理学吧
为何中国的家庭总伤人

为何中国的家庭总伤人

作者: 蔬菜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04-28 10:02 被阅读78次

最近刚看完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趁记忆尤新,和大家谈谈自己对这本书及对家的感悟。

这本书讲了很多中国家庭的悲剧,一种极其隐晦的中国式暴力,作者把这种暴力诉诸为中国地狱版的酷刑。我认为并不为过。

很多的家长自己停止了成长,于是把社会给他们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设计近乎疯狂的成长计划,不断地压榨孩子的私人空间,以达成父母自己的自我塑造。

于是父母与孩子不是 “我与你”的关系,而是“我与它”的关系。这是很多家庭惨剧的原因之一。

孩子变成了工具,变成了父母满足自己愿望和实现自己梦想的行尸走肉。

父母把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在子女身上,以过度的伤害对方来满足自己,打着“为对方好的”的旗号,而可悲之处是,孩子总是以压榨自己和伤害自己来维护父母的梦想或者关系。

孩子总是以为家庭的紧张,父母的情绪皆因自己而起,于是因为怕对不起父母,怕父母伤心,怕父母失望,因为这是和父母构建联系的唯一手段。这些成为了孩子考试前中后的种种噩梦,于是他们叛变,逃避,自杀或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自杀”。

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教育部长因为升学率的压力,转移给了校长,校长转移给了老师,老师转移给父母,孩子最终成了接盘侠。父母常想我是为孩子好啊,为什么他还这么不听话?为什么?为什么?

然后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咨询师,到后来被咨询的多是父母。

当我把“父母把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在子女身上,以过度的伤害对方来满足自己,打着“为对方好的”的旗号,这是中国家庭最残忍的酷刑”发到朋友圈的时候。

一位母亲说到:社会的错误扭曲了父母的父母,然后再扭曲了父母,进而扭曲了孩子,父母也是受害者,也是昔日的孩子。如今把所有的原因归结给昔日的孩子,如今的父母,是不公平的。

我默默给她点了一个赞。

温尼科特有个原始母爱贯注理论:孩子刚出生不久,足够好的妈妈能够很好地满足婴儿对全能自恋感的追求,而一旦这种感觉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婴儿就可以接受生命中的挫折,接受妈妈、世界和他不是一体的事实。

这个时候母亲如神一般能够感知孩子的心灵和内在需求,这个能持续几周,一旦恢复正常就再也回不去。而如果这个时期母亲不够敏感,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就变得没有安全感,而母亲的不敏感来自于被她的母亲的忽略,以此类推这就是不安全感的遗传。来自祖祖辈辈的“诅咒”,在不断环境变迁中变异进化,或好或坏。谁都没有错。

每个人第一个最想要的都是母爱。若孩子时不能得到足够好的妈妈的爱,就会形成程度不一的自卑感。自卑一旦形成,就会导致一个矛盾:渴望爱,但当爱真降临时,却又会焦虑紧张到极点。

当爱得不到及时满足,就会延迟和充满矛盾性。造就孩子需要却不敢要爱。

这就造就 很多孩子往外去寻求认可和重视,靠高分来证明母亲爱自己,没有内化的爱被外在的不稳定的“爱”替代,一旦考砸了就代表社会不认可,父母不爱,要死要活。加上社会转嫁在孩子身上的梦想,双剑合璧,菊花残。

当孩子得到及时的爱,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母子关系,儿童的活力会被接纳,于是得以伸展,于是,他就不必压抑自己的活力,他的行为,都是很自然地出自内心,都是自发性的,而不是让妈妈高兴,不会外泄寻求补偿,也就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别或者情绪波动而受影响,也就不会怕考不好让父母伤心难过了。

并且,孩子深信,他自发性的行为,是有益于这种关系的,所以就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呈现。

活力,即力比多,即欲望,源自我们共同的生命之河。如果孩子发现他能通过活力,先与妈妈,而后与爸爸,乃至更多亲人甚至整个世界建立关系,那么,他的活力或欲望就会成为流动的生命之水。相反,若他的活力或欲望总被否定,那他要么成为和尚而无欲无求,要么干脆就做一个黑暗的人,让自己的欲望以黑暗的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在孩子被压抑否定后,已经得不到及时爱了,咋办?

1.父母可以尝试向孩子道歉,

2.父母要自己去成长,解脱自己遇见自己内心的小孩,有事没事都可以去咨询心理咨询师

3.父母在孩子考砸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合理地表达无论如何都爱孩子。

4.父母要明确表明父母的问题自己能承担,与孩子无关。

建议:

1.父母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2.父母在3岁前要敏感地照顾孩子,尽量不要离开孩子两周,否则准备存好钱看心理咨询师吧。

最后的最后,我们可以做一个练习“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闭上眼睛,安静下来,先花五分钟感受身体。足够放松后,想象一个婴儿在你身边……

他会在哪个位置?他是什么样子?什么神情?看着他,他会和你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相关文章

  • 为何中国的家庭总伤人

    最近刚看完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趁记忆尤新,和大家谈谈自己对这本书及对家的感悟。 这本书讲了很多中国家庭的悲剧,...

  • 2019-05-04

    《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 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但不知为何,每次回家总不是那么的让人感到开心。前不久,...

  • 为何家会伤人

    阅读武志红老师的书《为何家会伤人》,见到各种家庭挑战 为什么家会伤人,明明是爱的港湾,为何伤人最深 成年人的诸多挑...

  • 为何家会伤人(续)

    阅读武志红老师的书《为何家会伤人》,见到各种家庭挑战 为什么家会伤人,明明是爱的港湾,为何伤人最深 成年人的诸多挑...

  • 为何家庭会伤人

    语言是个奇怪的东西,它通过字,词,句,符号组合在一起,再由表达者用不同的声调和语气表达出来,它可以成为给左耳听的甜...

  • 《都挺好》:为何家总是伤人?遍地武志红类书籍有解

    书籍:武志红《爱为何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 书籍分类:心理学。 小仙的话:别拿原生家庭当幌子。 大家最近好像都...

  • 喜欢抱怨的原因

    本来读《家为何会伤人》一半原因是为了写拆书稿,另一半原因是被书名吸引,也想知道家为什么会伤人的原因。 中国式家庭,...

  • 《为何家会伤人》听书后感

    武志红老师写的《为何家会伤人》。 家是爱的港湾,是我们的安全归属。 为何家会伤人? 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夫妻...

  • 听书笔记

    今天听了《为何家会伤人 》的第一讲。 这本《为何家会伤人》的书教我们如何与家人相处,改善家庭关系的。 不知道你平时...

  • 《为何家会伤人》带你重新认识家庭

    作者在旧版《为何家会伤人》的基础上新增了六万字内容,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中国的家庭总伤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xh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