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蓝色书店关门了。这年头实体书店关张就跟下雨收衣服一样普通,但是当看到书店橱窗里贴出大大的“再见,苏州”四个字的时候,还是勾起了很长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当然那是很久之前了——当时苏州古城还充满市井生活气息,不像今天作为游览景区如此的冰冷——偶尔会去到蓝色书屋。记得店铺不大,很用心的做了一个跃层,在跃层中有一段小廊道,有一个拱门,上门写着“大师之路,请弯腰通行”,大意如此,廊道里挂满了各国哲学文学大师的画像。即使对懵懂的青少年来讲,也是很用心也很意思的的一家店铺。
但是无论如何,实体书店的穷途末路似乎不可避免了。从光合作用、晓风书屋到蓝色书屋的相继倒闭,实体书店如冬夜里枝头的残花一般飘落。毫无意外,坊间又相继传出各种药方,千篇一律,归结为一句:就是要综合化经营,不但要在书店里卖书、还要在书店里卖饮料、卖纪念品、总之卖各种能在书店卖的东西。但是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实体书店的矛盾在于,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书店这种业态对土地的利用太低效了。我们知道,实体书店售卖的是文化和学术,在任何一个国家,能来书店看书,甚至选择边看书边喝饮料而不是直接去酒吧的,必须是受过高等教育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这样导致你的选址不可能在荒郊野外,但卖书的利润是很低的,土地在不断增值,水涨船高的店铺租金构成了实体店铺生存的最大障碍。
从各国经验来看,成熟街区的商业店铺租金一直保持稳定的上涨,而书店赚取的微薄利润一再受到网络书店的挤压,即使加上咖啡、纪念品等等商品售卖,书籍占用了大量的展示空间,这部分租金成本几乎无法得到抵偿,即使是综合化经营,只要存在书店这种需要占据大量展示空间的业态,能勉强维持生存都已经是奇迹了。
很多人喜欢举台湾诚品书店的例子,认为这是书店综合化经营成功的典范。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与其说诚品是一家书店或文化产业运营商云云,不如说诚品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作为一个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我曾仔细研究过诚品在台湾的模式。其实诚品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就是先租下一批商铺,选择其中的几个开除自己的书店,把氛围做好,把品牌炒热,这样会有其他的店铺入驻,诚品就可以赚取其中的租金差价。除了赚租金外,诚品还卖楼,给大家看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是诚品苏州的效果图,是由建筑大师姚仁喜院士设计的,诚品书店真正的经营场所就是部分裙楼而已。知道后面那两座高层是什么吗?是诚品书店的住宅,据业内朋友说,40年产权公寓大概在4万每平起,70年产权在6万一平起,即使在豪宅林立的金鸡湖东,这也算是非常高的价格了。何况,诚品拿到这两块地并不是通过住宅用地价格拿的。大家可以想象盈利的空间有多大。
无独有偶,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巴诺书店在2014年要计划关闭三分之一的门店,其实,问题根本不在于书店的经营模式或者其他,而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区土地的价值越来越高,正如大量的农田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转性为建设用地,书店经营所能产生的收益远远小于了同类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品牌服装、大型购物中心、高层住宅对土地的利用能产生更大的收益率,实体书店这种对土地利用落后的形式必然只能走入穷途末路。
其实,那些实体书店的人,愿意长途跋涉去远郊区买书或者参加文艺沙龙吗?如果愿意,实体书店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问题是他们并不愿意,人都想有成本低效益高的解决方案,最好还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世上哪有这样的便宜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