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公宁波出差比较忙,休息日我有空就过去陪他。今天早上坐高铁回杭州上班,过安检的时候防晒霜说是容量超了不让过。虽然事后知道不是只针对我,但是当下那刻我就是有点“叛逆”,安检员说是需要快递,我那时候有点情绪想要直接扔掉。
既然有情绪,经过审视是情绪先行,想要重新调整模式,就要再次自省,理清一下应激模式中哪个环节要微调。
02
首先,安检到防晒霜超过150毫升不能过这件事情,我生气的点是我事先并不知道有这回事情。(飞机过安检的时候,安检之前都会提前有提示,所以不用等安检员说我自己就知道要如何处理了。)
其次,诊断分析后的调整,下回要做的符合状况的举动是——询问安检员哪里可以看到不能带的物件的提示(替代盲目生气,并且认为是他人故意针对个人的行为模式)
然后,回顾一下整个过程。其实,当时生气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为什么有情绪,就是没有看到任何提示只是简单被告知不可以,真的一下子感觉很不舒服。那么,下回当遇到类似情况,其实我可以直接理智的说出我感觉不舒服的点即可,比如这次我可以直接问安检人员——请问哪里有相关提示,下回我可以多多留意其他不能携带的物件,然后我也确认一下是否我的物件确实需要我快递。
(这一点,后续在管理团队的时候也要将心比心,特别是指责或者认为他人不符合要求规范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反思之前是否有过明确的提示提醒,如果没有那么先要做提醒的动作。)
03
在排队的时候,看到上一班高铁停止检票了。突然听到一声怒吼怒骂,朝着声源方向望去,只见一名背深色背包的中年大叔,将原本在他手上的大黄色装着物件的袋子重重扔在地上,远远听见一串骂人的话“……就差5分钟……”。然后就是一副恋恋不舍要打架的模样,最后无奈又匆忙的转身离开的背影。
那一刻我虽是一名旁观者,但是假设换我是他,我肯定会提前手机上改签或者也有其他法子,针对这件事我是淡定的。但是,很多事情到自己身上总有不淡定的时候,我要如何做呢?
总结的方法论,有关他人的人和事,把自己代入想象自己的解决处理方式,看到他人不足的地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关自己的人和事,把自己抽离出来想象自己是一个旁观者,看完如何处理合适。
简而言之,他人的事(虽然和我无关),但要置身其中(将自我代入从中反思学习);
自己的事(因为和我有关),所以一定要置身事外(因为和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容易被情绪所迷,一定要养成下意识作为一名观察者、旁观者的自我定位思考处理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