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梁宁关于产品经理必修课的专题课程,在整篇课程中感触最多的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1、产品
作为产品经理,你所作出的对于产品的定义其实是要包括把握完整的服务流程以及对于总体服务成本的控制;我目前认为无论做任何产品都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交付,大到公司的2B服务类产品,小到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都要完整的交付,而不能只交付一部分。以写一篇文章来举例,应该为形式上的标题、段落、结构、层次,内容上的逻辑推进、观点明确、论述清楚等等;这是产品的流程上的统一,穿插在这其中的还有一个性价比,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面临资源魔咒(资源总是稀缺),所以做什么、不做什么;做的话做到什么程度;做好的程度如何验收都需要考虑性价比;还是拿写文章来说,在30分钟的总体写作时间内,上面提到的形式、内容做到基本要求就可以,而不能照着在公开媒体发表的程度上去做,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推敲;总结一句话,以不断平衡的艺术来完成完整产品的交付。
2、用户
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过“大明、小闲、笨笨”这三种用户定义,但是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三种用户定义在单独个人身上的不同转换;在今天的课程中学到的一点是,无论小闲还是笨笨,在最终形成订单的那一刻都会演变成大明,因为此时他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付出成本;利用这个视角来看我们现在的产品用户是谁:大明?小闲?笨笨?物资管理系统(物料验收+物料追踪+拌合站)的购买者是公司的管理者,但是使用者还要加上端的操作者,这一点与2C的用户不同,2C的购买者+使用者是同一个人,这种模式下的用户功能触点是统一系统,而我们现在需要考虑购买者的心理特征,同时在做端时还需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特征,所以说2B比2C相对更难一些。
3、人性
2B或者2C在这一点是趋同的,贴合人性,在人性的那些关注点上做事,会变的简单。抛开今天学习的课程不说,结合我自己的体验,一个人成熟的一个标志是能不能直面自己内心的欲望,拿我自己来说,我很贪吃,尤其喜欢吃肉,每一块鲜美的肉丝滑的囫囵过我的咽喉时,那种体验是直接而爽朗的,但是我自己是易胖体质(吃完东西之后极易吸收),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没到中年先油腻,我选择严格控制饮食。开始的时候我选择直接躲避,见到肉就不吃,清淡的过日子,但是我渐渐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我要吃肉”)越来越强烈,直到有一次出去吃火锅,欲望冲破牢笼,吃掉平时两倍量的肉,自己实在吃不下去才停止。自此之后我开始学着与欲望交流,现在形成的共识是可以吃,但是吃的多余热量需要通过运动消耗掉,一顿海底捞的总热量差不多是2000卡,减去基消我还需要消耗掉500k,那么我就要在当天跑5km或者其他有氧1小时才可以消耗,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只能说是与欲望处于和平共处,但是这个春节过的很不开心,环境的变化以及内心懒惰的小人再一次占了上峰,导致我现在对于体重非常不满意,所以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再寻找与贪吃这个欲望的相处平衡点,把脱脂的路继续进行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