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说教别人,也不喜欢听别人说教。大道至简,简至无,无似没有。所以至今没有导师。
哦,NO,不能骗自己,我是有过导师的。在那篇毕业论文里,我有了指定的导师。
从划分论文小组到开始写论文,写论文的过程和论文答辩,我都负责给导师出题,包括论文拟定题目。
每出一道题我都同时给出1~3个答案,她负责回答,只做选择题,而且是单选。所以她指导我时也不怎么费劲儿,只管给出答案就行。那时间连我都有些恍惚,不明白她是我的导师,还是我是老师出题在考她。
反正就是沟通很有默契,我出的题她必做,而且反馈特别及时,有时候可能是半夜三更都在给我回复邮件。当然那些题都是围绕我论文的内容来出的。一来二去,她答得很欢,我出的倒也是很快乐。
但随后问题就来了,那时她同时带了6个人的毕业论文,这里面包括我。那时候我们这7个人有一个群,大家在群里讨论论文的时候不是很多,因为每个人的论文内容都不一样,所以没有共同性。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单独给导师发邮件,让她给予指导。
正在我觉得论文写作都比较顺畅时,有3个人先后打电话给我,说让我指导他们写论文。我说谁让你们找我的,她们说是咱们组的导师让找的。并把导师发给她们的邮件给我看。
我一看,果然是导师发给她们邮件,让她们写论文不懂的就问我,还指名道姓。我一看那确实是我的名字,想躲都躲不了,现在改姓换名已经来不及,去公安局改个名字还不得半年。
我一时语塞,也不好抱怨,也不好怼回去。本就资历不深,才也疏学也浅,就是讲也讲不出来个所以然。但导师发话,也不知道她对我的自信来源于什么?我总没办法让那三个人也去出一堆题让导师做吧,估计要那样,导师准会打回来让我做。天啊,不能为自己挖坑。
怎么办呢?论文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还是有共通之处的,其架构、逻辑、过程和结论等写法格式都差不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她们模板,让她们在参考的同时结合自己需求增删修改,形成自己需要的论文结构体式,然后把内容一装,完美。
于是我把自己写的论文三下五去二,把肉都剃掉,把骨架保留下来,分别给了她们三个人同样的东西,他们居然说受益匪浅。嗯,我想都是导师英明。
后来在论文答辩会上,我站在讲台上,胸有成竹地介绍完自己的论文后,下面掌声雷动。导师就坐在我对面的座位上,她的左右各坐着两名导师,加上她一共是5位导师。5位导师各自带着自己的论文团队大约三四十人一起参与答辩。
我听见我的导师在下面一个劲儿地向别的导师夸我,说我写论文认真,聪明勤奋,讲究方式方法,论文写得不错。
我没有想到导师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夸我,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那篇论文之所以能得到她的青睐,与她的耐心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也和我没日没夜地研究了百余篇的论文文献是紧密联系的。但我依然脸红,觉得受之有愧。
我其实对写的论文没有抱太大的要求和希望,能合格就心满意足。只是最后,导师给了我漂亮的收尾,我的论文得了优。论文得优的比例低于1/10。至今我仍然感谢我的导师。
我和她的沟通模式和方法,自那以后,形成了我一直以来的生活工作习惯,那就是凡事不抱怨,不依赖,独立动手解决问题才是王道。解决方案至少准备两个以上,方案A和方案B。向上沟通提方案,向下沟通要方案。其实也是变相出题,然后选择。
如果说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但真正要做到不耻上问得付出十倍的努力不止,否则,感到羞耻的是被问的人,觉得那么简单常识性的问题还能问出来,同时他会鄙视问问题的人,觉得废话一箩筐,享受嗟来之食。
当然,这是个案。为保险起见,有问题还是先找度娘,没问题则看书。书里不能发现什么,但能找到出题的灵感。
以至于大道至简,就是没有道理可言。一切道理都无了,无语,无言,无文,无题,无解,无答。无,就是悟。
为何佛说空,不说无,因为空不是无。所以就算再悟,也达不到导师的学术水平。导师是博士,别说下半辈子,就算再甩给我三生三世,就算十里长街桃花全开,我量自己也博不了。顶多还是出出题,导师答答题,我们一起再整个优,齐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