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里、公交车上、侯车室等公共场所,几乎每个人都拿着手机在忙,大家都在浏览,给朋友发信、看剧,另一部份人则在学习⋯⋯,但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在上面收获了什么呢?获取这么多信息产生了什么价值吗?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但要你系统的讲清楚又说不上来。尤其在职场,你看似阅读了大量的东西,但与你职业有关系吗?与你职业有关的话,你依靠这些知识产生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吗?该多么建立呢?
小六在《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梳理出该如何建立的方法和体会,对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个人品牌实力打造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推荐阅读《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一、大块时间用来专注做好一件事:知识金字塔。
零碎时间学需要记忆的知识或看零散的信息。
首先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知识金字塔,尤其“提高金字塔的高度是最重要的问题,即知识学习要聚焦,选中一个方向走下去,持之以恒。对于自己不擅长的知识,你就需要知道谁擅长,争取得到别人的协助”。推荐-田志刚《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学让自己的专业知识金字塔变得更高的知识。
二、怎么获取这些知识呢?
注意:一定要获取可以拿来用的知识。
那些谁谁被抓,谁谁出轨的视频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知识的获取从哪里来呢?
书本是重点:通过快速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方式能快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我读过小六的《洋葱阅读法》,里面详细介绍了多种阅读方法。
微博:技术类大V们的微博都很少发生活类信息,他们更多的是干货文章的分享。这是一个好的获取途径,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整理。
微信公众号:优质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的文章多干货,也通过零碎时间整理。
网络云课堂:既能学到东西又不用跑就去上网络云课程。
三、知识的整理和保存。
用断舍离的方式果断抛弃没用的知识垃圾。
对于收集的素材和资料,小六会保存在两个地方:
电脑,通过SVN和VPN我让家中的电脑和公司电脑里的文件保持同步更新,避免了来回拷贝的麻烦。
网络笔记,通过印象笔记他把随时采集的信息(照片,想法)等通过手机保存,同时这些资料会同步到PC端去。
用网络笔记或手写灵感本随时随地记录想法和素材。
学习做画思维导图、做笔记记录
四、知识的分享是知识内化的最好方式。
教。相信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会认为“我自己都没学好,哪敢提什么分享呀”。小六则认为一定不要等到自己学富五车,饱腹经纶之后再做分享。
他在简书上分享了40几篇读书笔记,每一篇都廖有人问津,点个赞的都没有。输出也是一种分享,只要能找到输出的地方,比如网络分享,简书分享,知乎问答,百度知道,能分享的地方太多了。这些都是检验你到底懂不懂的真正战场。
五、知识的利用
他认为任何知识如果对你无用,就是浪费时间。可能很多人不认同,太功利,不过我认为在这个年龄段又无任何背景是现实点会过的更好。
小六经常把学到的工作技能用到工作中,比如有一天早上看《视觉化你的会议》这本书,发现确实如果大家一起用画笔,用贴便签的方式讨论也可以,于是下午的会议我们就尝试了一把。
在项目管理中实践,在汇报、沟通中利用所学提高效率。
六、创新。
他认为当我们构建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创新就是在这个知识体系统的各个模块前的跨界组合。知识体系越健壮、越丰满、越经常更新,创新就会是一件小事。
有了新想法、新点子就要尽量在工作中、个人品牌建立中、各种可以用到的地方试错,快速迭代,验证可行性
这六个步骤依次进行,初步的知识体系就建成了,不断循环往复这个过程,经过时间的沉淀,就像小六一样,可以成为一个自带系统随时插拔的U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