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艾绒的要点以及不同产地的艾草问题

做艾绒的要点以及不同产地的艾草问题

作者: 石与木艾灸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10:46 被阅读0次

    传统方法做艾绒,是用把陈年的艾叶放入石臼中用石臼捣,然后筛去渣滓再捣,再筛,直至柔烂黄熟方能使用。


    做艾绒最关键的有两点:

    1. 端午前后采摘的艾叶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艾草已经成熟,且不老。此时的艾叶叶片大,纤维多,是提取艾绒的最好时机。应选择此时采摘艾叶,去掉枝梗暴干后放入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存储。采艾的时令,古籍中也多处记载,均认为五月五日采艾最佳。

    2.三年以上陈艾

    古籍中多处提及,取三年以上艾叶。

    原因:新艾性烈,用以灸火燥气大,容易伤人肌脉。经过三年自然陈放,燥气解、性温和,灸火温而不烫,且透性好。

    2.石臼与木杵捣绒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史书记载艾绒都是用石臼与木杵捣熟,捣制的过程是熟制的过程,是由生变熟的过程。是一种炮制工艺。绝非是简单的把艾叶粉碎。

    古代也有石磨、石碾子,用这些加工艾绒更快,但是为什么古人不用而却费那么大力气用石臼木槌去捣,其中原因值得我们去想。因为经过千锤万打的艾绒才被称为熟艾,才是由生变熟的过程。这样的艾绒灸火才更得力。

    而现代人“发明”了新的艾绒提取方法,用大型粉碎机,直接将艾绒打碎,用振动筛筛绒。其完全违背了中医炮制的原理。这是民族的悲哀,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亵渎。


    不同产地的艾草问题

    明代以前并未有提到过艾草的道地产地。到明代时李时珍(湖北蕲春人)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产于湖北蕲春的“蕲艾”。

    记载清代宫廷药方的《清宫医鉴》中又多次提及到产河北安国(古称祁州)一代的“祁艾”。

    其他古籍中也有提到产于河南的北艾、宁波的海艾等,

    笔者个人认为古人因交通不便受地域影响较大,所以一般就地取材。
    另外,如作为饮片汤剂的话药材有道地之说,确因产地不同而疗效有异。而作为燃火灸用的话,其药用成分并不能发挥太大作用,主要是用艾绒的火力温和,尤其是陈放多年后的艾草纤维燃烧更温和,而非药理作用。
    其次,目前河南 、湖北一代因为艾草需求量的剧增,导致野生艾草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人工种植,在种植中势必会使用化肥以增加产量,人工种植的艾草与野生艾的品质定会有差别,尤其是作为中药饮片使用的话。

    现代很多科学实验室将各地艾草提取成分进行研究,研究其各种含量多少进行对比。我个人认为此法不当,首先中医药产品与西医不同,不是用化学成分来治疗疾病,很多中药名贵品种无法以化学分析法来分析其作用。况且,作为灸用这种研究更没有什么价值,即便是某些成分有效,但是其燃烧后并不能发挥其作用,何况是隔空灸,所以分析其化学成分来比较其忧虑并不妥,相反这种比较成为某些商家夸大宣传的证据。助长了歪风。



    石臼艾绒的制作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艾绒的要点以及不同产地的艾草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fw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