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元宵节,一年一度的彩灯,一年一度的元宵祝你幸福粘满身,万事如意永不分。
《说文解字》里记载:“元,为始;宵,为夜。”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古时,人们将满月的日子称为“望月”,所以元宵节被称作“初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汉代。西汉时期,正月十五的日子已受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参加祭祀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而后,西汉《太初历》将正月十五列为重大节日,到汉文帝时期,才被正式命名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古书《岁时杂记》记载,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原来,道教因为崇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于是把三官的生日作为重大节日。而天官正月十五日出生,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在这一天,掌管人间命运、主持生死公道的天官会亲临人间巡察善恶,并赐福人间。上元节这天,人们为了迎接天官,都要燃灯、贴对联。
元宵节在立春之后,植物长出枝芽还未开花,但是赏五彩缤纷的花灯成为闹元宵的一种风俗,花灯比春天的花更早地来到人们的生活中。
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一年复始,春回大地,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其乐融融。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说法,和春节以家庭为单位的合家欢聚不同,元宵节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逛庙会、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01.吃元宵的风俗也是沿袭至今。在“初望”这一天,食用一种和圆月相似的食物———汤圆(元宵),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起初,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又叫“汤圆”或“汤团”,皆和“团圆”字音相近,寄托美好的祝福。所以,民间一直有“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碗中汤圆”的说法。
02.在一些地方,元宵节还保留了走百病、迎紫姑的风俗。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在夜间齐约外出行走,且须上桥,可健身去病,称为“走百病”,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走百病”也称“走桥”,如今在江苏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
03.赏花灯,各地民间集市,其中最主要的娱乐项目是赏灯。各地官吏纷纷向皇宫进奉特制灯饰,各种花灯的设计精美绝伦,让人眼花缭乱。花灯也各有寓意,比如太平有象灯(象形灯)象征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官运亨通灯(官人灯)表示仕途顺利,步步高升;蟾宫折桂灯(蟾蜍灯)喻指科举及第,应考得中;八方招财灯(螃蟹灯)意味着招财进宝,纵横天下;人畜兴旺灯(兔形灯)代表吉祥好运,诸事顺意。
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宫廷还请来杂技班子,有钻圈、魔术、倒立等表演,令人目不暇接。杂技表演旁边还有专门的乐队来助兴,敲锣打鼓,呐喊助威。
各地灯会各有千秋,“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灯会作为元宵节的民俗文化保留至今,从正月初一到元宵,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灯会,形成了各大城市的传统和地方特色。
中国现代的每年的元宵节晚会仅次于春晚的文化盛宴,现在正在进行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