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张其成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闵存云教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病科主任医师 王保亮教授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李梅教授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副主任医师 赵东奇教授
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王红蕊医生
武汉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王刚医生等
什么是阳气?为什么要护阳?
中医所说的阳气,指的是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
阳气乃人身立命之本。俗语说:“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就是阳气。人体死亡的标志是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或丧失,而不是没有这些器官。只发上述器官的功能得于正常发挥,人不吃不喝一周也未必会死亡。因此,阳气的有无是生命活动存在与否的原动力。若人体没有阳气,生命就会终止;阳气运行失常,人就不能健康生长发育。阳气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
维护机体的阳气,对保证其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扁鹊心书》中有:“人之真元乃一身主宰,真气强则人强,虚则人病,脱则人死”,“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此处真气即为阳气、元气。虞传在《医学正传》中指出“夫两肾固为真原之根本,性命之所关”,强调了人体阳气乃人体生命的主宰。
张景岳提出“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认为肾阳能够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并激发精血津液化生为气或能量,使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发挥。张景岳还指出“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他在《大宝论》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可见阳气在人体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三伏天阳气最盛,是护阳最佳时期
阳气的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冬天则潜藏起来。同样一天当中,白天相当于春夏,夜晚相当于秋冬。每天早上醒来,体内阳气开始生发,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分,阳气入阴,到了晚上则潜藏起来。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三伏天则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专家指出,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来看,中医一直有“春夏养阳”的传统,而夏天里最热的三伏天无疑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时如果注意养生,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而且阳气可以得以保存。
2019年三伏天时间表(共40天)
初伏:10天(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20天(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10天(8月11日~8月20日)
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但可悲的不仅仅是现代人或因压力所迫、或欲望所使、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断的耗伤自己的阳气,更可怕是直至伤及根本,疾病丛生时仍浑然不知。
哪些做法最伤阳气?
那么,生活中哪些因素和做法会消耗人的阳气呢?
1.过度的劳累会耗伤阳气
今人工作繁忙、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烦恼也增多,《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
人体阳气依靠物质和精神的刺激长期在外工作,不知及时收藏休息,一方面会导致阳气的亏虚,另外,阳气太疲劳导致无力入阴收藏,造成失眠,甚至神经衰弱,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特别是剧烈运动伴大汗出,更容易伤阳。所以在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中医很多方剂治疗时候讲究微微汗出,而不是大汗出,其实也是怕过度汗出伤及人体阳气。
2.过食生冷食物易损阳气
过食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阳,导致脾的运化水谷、运化水液温煦四肢等功能损伤,导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泄、四肢不温等症状。特别是在南方,喜欢饮凉茶,并不是每个人适合,一些阳虚体质的往往伤及阳气,所以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辨证选择。
3.作息紊乱易伤阳气
现在很多人已经将入睡时间推迟到11点之后,上网、玩手机刷微信微博等。中医认为“阳气者,烦劳则张”。所谓张就是外散,尤其晚上阳气应该内收,长时间熬夜就会使阳气慢慢耗散。人的身体就好比银行,阳气就好比存在银行的钱,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健康就慢慢地被透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4.过度的欲望也伤阳气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度丰富,不断在增加人的欲望,欲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壮火。内经指出“壮火食气”,故过度的欲望会不断消耗人的阳气。《老子》告诫人们少欲知足,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望,从而节省阳气。内经上讲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其实也是减少欲望,固护阳气。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以中医养生也是讲人体的各种活动要顺应自然界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气足精满。
5. 空调温度开得过低易伤阳气
专家表示,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一开一整夜这些行为极易使寒邪之气进入体内,损伤阳气,不要一味追求凉快。所以,空调的温度不要太低,最好调到自身感觉微微出汗为宜。
6.吃太多冷饮、冷水、冷食,兼好甜辣易伤阳气
贪吃贪喝寒凉食物,吃凉菜,再喝点儿冰镇饮料,最容易出现肠胃问题。中医讲“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就是拉肚子,像被捅漏一个窟窿似的哗一下全泄出来。所以无论什么年纪,此时都要注意保护阳气,少吃寒凉食物。
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重着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郁阳虚证;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奋,阳气过分的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7.出了汗洗冷水澡易伤阳气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尤其刚出汗后,如果洗冷水澡,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
8.穿露腹、露脐的衣服易伤阳气
露背装,超短裙,为了凉爽,不少女性选择这样的衣服。然而,在夏天,女性更需要“热养”。女性的热适应比男性差,尤其是体质比较寒的女性,更该注意避免受凉,注意腰、腹、腿足及后背的保温。办公室里备件衣服,休息时搭在肩膀、膝盖或腰部,避免寒气进入体内。
9.光脚图凉快易伤阳气
夏天炎热,很多孩子喜欢在家里光着脚跑来跑去,但这样会损害到宝宝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爱着凉。足部是与脾胃相通的,容易把“凉”带到脾胃,让宝宝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
10.运动不当也易伤阳气
现代人崇尚“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但大部分人并未因运动得益,这是不明运动原理及不合理运动导致的。其实运动的本质是加强气血的流通,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或为饮食厚腻,或为久坐不动,或为思虑过度,但绝不适合于气血大亏之人,因为虚人阳气固摄的功能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致阳气更虚。
另外运动属生发,应该是春夏白昼之事,而现在很多人都是晚上运动健身,看似弥补了白日的运动不足,其实是违反了“生长收藏”之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要“无扰乎阳”、“无泄皮肤”,冬季大量运动出汗影响了阳气的收藏,尤其使肾阳受损。
11.房事不节易伤阳气
房事不节使人的肾精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导致肾阳亏损,表现为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泻、双目无神、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12.清热养阴易伤阳气
近五百年中医药的历史是温病学独领风骚,不可否认它的功绩,但它的盛行导致滥用苦寒清热,导致阳虚体质普遍。外感病大部分是感受风寒,有极少部分确实是热邪伤阴证,短期清热有效,但久用必伤阳气;而慢性病主要为阳虚证,或者阳虚为主要矛盾。
哪些药物最伤阳气
当前,由于西医的普及,不少病人曾经大量地吃过西药。其中不少西药是伤害阳气的。下面列出来一些常见的伤阳气的西药,供大家参考。
◎抗生素
抗生素,包括口服药以及挂水、注射药,药物本身即损伤阳气。冬天挂水更伤阳气,本来温度就低,再把冰冷的药液滴到血管内,阴寒随之进入内脏。因此,在冬天不得不挂水时,最好先把药液温暖了,然后再挂。而且,最好弄个小棉袄套住药液瓶以保温。
◎激素
激素,包括含氮激素以及类固醇激素,都可导致阳气极大地损伤。激素本来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但外用的激素都是化学物质,其作用于肾,可以把肾精中管我们寿命的阳气释放出来用。这个能量很大,所以效果非常神奇。但激素所动用的肾精本来是用来温阳以养命的,滥用激素过分地消耗了肾精,随之就会出现阳虚诸症。
越是久用激素,其损伤阳气的结果越是明显,越是出现一派阳虚的症状。对激素的使用要慎之又慎,非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要用激素的。
◎解热镇痛药、抗风湿类药
解热镇痛药、抗风湿类药伤阳气。比如吲哚美辛,它属寒凉性质。把它的副作用做为一种致病因素,当为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脾胃之阳受损,则运化失常,而出现消化道症状。
◎降糖、降压、降脂药
各种降糖、降压、降脂药。这些药物以压以降以抑制以主,虽然能暂时地控制症状,但从来不能完全治好,病人要终生服药。人体的阳气是自然向上升发的,但这种治法却逆了生命的趋势向下压,则阳气不能自然升发。
◎镇静剂
镇静剂,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各种止痛药、安眠药等。这类药物的一个总的特点是激发人体潜藏的真精真阳,从而使病态的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镇静的目的。其结果是耗损了阳气,也就是压制了生命。特别是各种止痛药、安眠药非常地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抑制了人体的阳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