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关于这一句话,在《知否》这部剧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明兰
这部剧之所以大热,除了明星效应,还有一点就是对人情和婚姻理解非常通透。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是李筱懿的畅销书。
这本书是萌薇推荐的。
她想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女生。她说李筱懿就是读了许多民国女子的故事,把她们写了下来,就有了这本书。
在520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宣誓女子独立也不太应景。
可是读着读着,感觉心里酸得很,忍不住的想流泪。
世间的女子都像一朵花一样,都是要绽放,要凋零的。只不过她们凋谢的方式不那么一样。
读了3个故事,是与徐志摩有关的三个女人。
循着检视阅读的基本方法,也读了序,看了目录。
作者在序中说,有人质疑她书中的女人们,到底算不算得灵魂有香气。
我只记得,她一再澄清,世间并无完美的女人。
想那花坛中的月季,在盛放的时节里,卷曲着花瓣,一点点的干枯。
便不由的想起黛玉在葬花的时候,心中的悲郁。
当你读着这花一般的女人的一生,有多少唏嘘,又有多少遗憾呐。
第一位便是那位原配的传奇女子张幼仪了。
我还记得《人间四月天》里,刘若英扮演的木讷寡言的形象。
那种谨小慎微的眼神,像极了这个人物的角色。
在文章的第一句便点了她的婚姻,没有人的婚姻比得上她这样悲剧了。
提她就想起鲁迅的原配朱安,从没有人说先生渣男。
先生给了朱安最大的冷漠,也不曾招惹她。
相传先生为了让自己不犯错,在大冬天仅穿一件极薄的裤子,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
可是诗人对于张幼仪是真的渣。
那句“坐火车也会死人,怎么不去死。”
对着一个孕妇,怀着自己孩子的人,有着这样的诅咒,让人从心里心疼她。
可是诗人的世界里,本就是虚实不分的,他们的理想主义的世界出现了撼动。眼里揉不得沙子。
当然,幼仪的前半生卑微而隐忍。
随着一纸休书的决绝,她告别了那个不堪的自己,成就了后半生的辉煌。
幼仪是出生就抓到了好牌的人。
所谓一子落地,满盘皆输。
她最后感谢,徐志摩的抛弃,让她找回了自己。
女人啊,要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坚韧执着的品质,令人敬佩。
第二位便是那星辰大海般的陆小曼。
仍然记得《人间四月天》里是由伊能静扮演的,也很贴合她的形象。
有才情、爱浪漫,演员自己也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次看似完美的爱情,汲取不到鲜活的爱。
可是经历了第二次婚姻的她不也尝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吗。
星辰大海般的爱情,淹没在烟火气中,也不再闪光。
他们好像一对幼稚的孩子,说他们不知人间疾苦也不为过。
陆小曼的前半生,极尽荣华。她向往自由,可是世间哪有绝对的自由呢。
最触动的是她的后半生,在人人都以为她是害死诗人的罪魁祸首的压力下,她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好像从前是一场梦,所有从前在乎的东西都不再重要。
连打扮都不再打扮,她是真的守着已逝的爱人,孤独终老。
张幼仪有高堂的认可,有后代,可她没有爱。
林徽因有着诗人的心,有着自己的事业,美满的家庭。
陆小曼只有爱,什么都没有。
第三个人,一定是民国女神林徽因。
这位女神虽说并不是无可挑剔的,但也绝对是女人中的佼佼者。
看着《知否》里那个虚构的明兰,那份通透和智慧,是不是和女神一样。
对待婚姻的洞明,不像寻常女子。
远远超越了前两位。
她不会像幼仪那般陈旧,又不会像小曼那样缥缈。
所以他会选择踏踏实实的梁思成。
要说她不爱诗人的浪漫,是没有人相信的。
她太早的明白,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这个家庭的道理。
梁启超有着何等的远见和气度。
年少遇到相知的人,懂她的不止爱人,还有亦师亦父的梁启超。
她的眼界不止步于小情小爱、风花雪月。
足以见的,读书对一个人的塑造,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思想上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在她们的鲜活的人生中,一切语言都显得非常苍白。
在这一段熟知的情感纠葛中,大概没有人不想成为林徽因。
作者说,成为女神的代价很大,不是那么容易的。
每每看到林徽因的照片,都觉得她特别美。
听说她对自己的相貌非常自恋,也许,人真的是觉得自己很美才会很美吧。
为什么不呢?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可以妖艳,可以淡然,可以乖张,可以从容。
总是要把一件事做好,才容得下这些小瑕疵。
瑕不掩瑜,那就还是美的。
反之,便不值得一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