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共读综述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会面临不同的教育问题,有关于学科的,有关于学生的,还有关于自我的,这些问题教师一时无法解决,以至于课堂失控,有些教师就抱怨教育、抱怨学生,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殊不知,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师自身有关,教师没有做到自身认同和完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教学勇气》第一章第一节)
“漫漫夏日悄然而逝,秋天已至的季节里,我们再次登上讲台,会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吗?”在共读群里,郝荣平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直击心灵。我想到舒适、惬意的假期马上结束,就要走进教室,内心不由得紧张、还有些厌恶感,郝荣平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要面对的。
张建慧老师说:“作者怀着感激心情走进教室,感激又一个教学的机会。不禁反思自己,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进入教室时要带着一种感激的心情。不过在我所做的所有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正如作者所说,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
“我在读这一章的时候,对这一句话也比较感兴趣,”周保梅老师说,“我从第一段知道,这位老师已经从教30年,他从教时间这么久,仍然能保持这种感激心情,对于我来说是所不能达到的。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遇到过教育困惑,这种困惑达到了迷失自我的境地。我向外求,求有经验的老师,还阅读教育书籍,收效甚微。我才明白教学不在教育方法和技巧上,而是对人心灵的关注。当你内心的意念发生转变的时候,你周围的磁场才会发生改变。我就开始有意识的改变,内心的焦虑变得平静,坦然的面对学生,接受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心境发生了改变,看学生就像天使般可爱。不过我还没有达到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我觉得感激的心情应该是饱满的、内心愉悦的、充满阳光的、充满感召力的,我决定开学时尝试着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
两位老师对“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这句话,结合自己的教育生活说出了自己教育的困惑、面对困惑所做的努力和内心的挣扎。可见这是教师们渴望达到,却又难以企及的,面对共读老师的迷茫,郝荣平老师对设计这个问题做了解说。“这个问题和后面的内容是相联系的,对于后面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思考。为什么说要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开学在即,很多老师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总觉得假期太短,开学又进入那些自我感觉无序的状态中。等我慢慢看的书多了,我就不这样想了,我觉得开学我又可以见到我的学生了,又可以投入到这个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中了,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能做到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因为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带来语言上和行为上的改变,语言行为上的改变,才能更好地促使思想上的升华。”
“自我认同和完善”是很抽象的概念,老师们只能读出浅层次的意思,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陈翠清老师就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陈翠清老师说:“我们如何能够充满感激,充满活力地站在讲台上,某种程度上自我暗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对这个职业有着高度的认同。郝晓东老师经常会说一句话:你是把它当成一个职业,还把它当成事业,还是志业?这是第一点。”
“第二,能否对这个职业有高度的职业认同,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专业成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会有困惑,这些问题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就会感到焦虑,甚至抑郁。就比如我们面临的教育现状,学校里教师们为了分数无所不用其极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虽然不认可,但是还不得不做,这个时候就会发生书上提到的“身心分离”,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和内心所想不匹配,这就容易走入囚徒困境,或者职业倦怠。当我们职业倦怠的时候,就是对自身不认同,对自身不认同,也不会有职业认同。这时候想走出困境,就不得不借助于专业发展。新教育提出一体两翼(教师成长=专业发展+职业认同),在这两方面下很大的功夫,引领全国几万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么能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依托专业发展和职业认同,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二者互为补充。专业发展了,就能够做到职业认同,职业认同了,就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做到了这两点,就理解了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怎样理解自我认同?第一,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然后发展自己,不必刻意去寻求改变,要有自己的行事原则。自己认同了自己的情况,发展自己的优势就好。接纳自己的个性,接纳自己。第二,自我认同的老师一定是自由的。首先,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能够将自我与学科打通。其次,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第三,自我认同的老师是自信的。自信不是自大,而是明知道自己暂时做不到,但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做到。”
“如何做到自我完善呢?就是要让自身日益完整。书上说,‘自身完整要求我们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我选择了赋予生命活力的方式与汇聚在我内部的各种力量有关......’如果说自我认同是接受自己,悦纳自己,那么自我完善就是发展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陈翠清老师的解读,共读老师对“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有拨云见日之感。要想做到身心不分离,要想做到自我完善,就要专业成长,专业成长就是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上攀升。这样,才能在思考上改变,语言、行动上有所改变,才能走出教育的困惑,就能达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想到开学就可以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幸福满满。这就是共读的力量,共读给人解惑,指明方向,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