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能与“宋氏三姐妹”齐名,恐只有“合肥四姐妹”了。宋氏姐妹史,风云近代政治史。合肥四姐妹的家庭史,差不多就是一半民国文化史。老大,张元和,精昆曲,其夫顾传玠为名噪一时的昆曲名家;二女,张允和,擅诗书格律,嫁周有光为语言学家;三女,张兆和,名编辑,嫁一代文豪沈从文;四女,张充和,通书法,执教于耶鲁大学,嫁汉学家傅汉斯。
张氏姐妹的成功,功劳居大者是她们的父亲张武龄。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位牛爹的教育。
-----藏书、读书
张武龄是个富家子弟,但是,别的纨绔子弟,纳妾玩牌吸烟喝酒。这位牛爹,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藏书。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家里到处都是书,甚至到上海住旅馆时,他也要把衣橱里堆满书。子女后来回忆“爸爸到上海,从第一家书店买了书,拎到第二家,第二家买的书,拎到第三家,如此类推,回到旅馆再让男工去各书店取回,这样衣柜里就都是书了。”张武龄还会把书分门别类进行排列,以供子女们随意阅读。
-----重视子女教育
因为子女多,不能都亲自照顾,张牛爹教给保姆读书识字,很多年后,张兆和嫁给了沈从文,一个保姆去探望她,顺手就把沈家书房里巴金和茅盾的书全部看完了。
五四运动后,接受了新思潮的张武龄担心儿女们沾染上封建家族的陋习,举家搬迁苏州。给四个女儿请了三位老师,一位教古文,一位教白话文,还有一位女教师,教英文、数学、跳舞和唱歌。
------思想开明
不干涉孩子学习与爱好。 张武龄从不干涉老师们的教学,尽可能给女儿们最大的自由,让她们发掘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不包办子女婚姻。在那个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张武龄思想开明,从不干涉太多子女婚姻,对络绎不绝上门求亲的人总说:“儿女的事情,自有他们主张,与我无干。”大姐张元和文静端庄,30岁时才以出名“大龄剩女”下嫁给“戏子”顾传阶,当时一个大家闺秀嫁给一个“戏子”新闻传遍了整个上海滩。18岁的张允和跟同学的哥哥穷光蛋周有光相爱。张兆和则嫁给了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小妹张充和是个万人迷,章士钊把她誉为才女蔡文姬,而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的李清照,诗人卞之琳也对她一见倾心,著名的《断章》就是为她而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她嫁给了美国人傅汉斯。
----爱好广泛
张武龄是一个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的人,留声机、电影机、放映机就没有他不喜欢的。据说,光是留声机,他就买了好几种,钻针的、钢针的、大喇叭的、手提的……他的唱片也有很多,从昆曲、戏曲到洋碟。
在他的影响熏陶下,四个女儿都不是死气沉沉的木偶,而是爱好广泛的独立女性,无论是诗词、昆曲,还是舞蹈、体育,样样精通。
张武龄对四姐妹的教育也是如水一般,润物无声,没有任何说教的大道理,而是给予她们更多发展可能的自由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