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国学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1

国学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1

作者: tangload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09:41 被阅读143次

        现在传统文化日渐升温。

        领导人都喜欢没事儿来两句。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

        语文教育大幅增加传统文化比重。

    新版语文教材

        2017年9月起,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统一使用新版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篇目大幅增加。

        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起传统文化教育。

        说到国学,我自己心里也特没底,从来没好好学过啊。三字经会被5句,还是跟儿子学的;论语至今没读完过;道德经读过却不知所云。

        底子太差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今天就先花10分钟时间,了解一下关于国学我们必须知道的两件事儿。

        先看看这国学到底是怎么来的?

        再看看儒家是怎么成为国学中的老大的?

        01

        国学从哪来?

        在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次思想大爆发,各种想法喷涌而出,他们演化发展,渐渐自成体系,史称“百家争鸣”,国学由此诞生。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众多,真的有一百多家,可惜至今仍比较有影响力的只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兵家的代表是孙武和他的《孙子兵法》。

        02

        为什么偏偏在春秋战国出现了思想大爆发?

        因为那时开始普及简牍书。

        简牍出现以前,文字都是刻在龟背壳和器物上的,既笨重又昂贵。用简牍以后成本就低了很多,读起来也更方便了,这些都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

        对比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东方第一次文化爆发是春秋战国时代,简牍开始被广泛使用;

        西方第一次文化爆发是古希腊时期,莎草纸被发明被广泛使用;

        印刷术的广泛使用,成就了东方的的宋明理学;

        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催生了西方的“文艺复兴”。

        可见,每一次信息传播技术革新,传播成本就会大幅下降,学习知识的门槛就会大幅降低,从而催生出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的爆发。

        03

        了解了国学的起源,让我们再看看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的“独尊儒术”,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战国是法家的天下。

        战国时代,中原大地就是一个大试验场,各种国策,各种战术,各种武器,相互比拼,优胜劣汰,目的只有一个——生存。

        在这种严酷的条件下,法家的逻辑大行其道。法家严刑峻法,赏罚分明,最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是最有效率的,因此最具优势。相比较,儒家显得过于迂腐,道家则太不入世。

        实时也正是如此,魏国因李悝变法,率先称霸,各国见状也纷纷效仿,推行法家理念。最终秦国在商鞅的主导下,变法最为成功,最终完成了大一统。

        法家可以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

        秦王朝完成统一后,依然推行法家的治国逻辑,苛捐杂税,严刑峻法,大兴土木,远征匈奴和南越。结果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没过多久就灭亡了。可见,法家可以助你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

        原因就在于,变法之所以让秦国成功,是因为它成功整合了国内资源,获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 在战乱的年代,能吃掉对手就是生存之道。新的的法令,赏罚分明,把全国人民的劲儿,拧成了一股绳,秦国就像一个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通过兼并掠夺,不断壮大。

        然而一旦完成统一,外部敌人就消失了。这时,严酷的统治就变成了对百姓的压榨,渐渐不得民心。因此反抗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当积累到一定强度,帝国也就土崩瓦解了。

        因此我们看到秦朝农民起义,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各地纷纷响应,不出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西汉初年,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汉朝统治者充分吸取秦朝的教训,部分沿用秦朝的制度,总体采用道家理念的治国。

        道家崇尚自然,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因此,西汉初年,统治者采用轻徭薄赋,无为而治的理念,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慢慢从战乱中恢复,这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

        之所以会选择道家,有人说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是楚国人,楚国正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

        也有观点认为,刘邦是不得已才选择了无为而治。因为当年刘邦打天下靠的是一帮能臣猛将,文有萧何、谋有张良,武有韩信、彭越等人。这些人在建国后都获得了分封,影响力依然很大,这就对皇权形成了制约。皇权因为受到限制,不得已选择了无为而治。

        汉武帝独尊儒术。

        汉朝经历几代皇帝的积累,尤其是“文景之治”后,国库充盈,国力日渐兴盛。

        这时汉武帝刘彻上台了,他是一位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业的皇帝。要想成事,必须集中权力,在思想方面“无为而治”就显然不合时宜了,他需要一种新的官方思想。

        于是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从此,儒家作为中华大地的官方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这就是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转变的过程。

        04

        发展何种思想,这是时代的选择。

        可见,无论是战国时期的法家,西汉初期的道家,还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家,都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结果。

        在乱世我们需要法家的思想,保证效率;在疲弱时我们需要道家思想,休养生息;而在需要集权时,统治者选择了儒家思想。

        为了迎合帝王统治的需要,董仲舒也对传统儒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出了一整套方案:

        一方面,强化了帝王统治的合法性,他强调,谁能成为君王乃上天的旨意,天意不可违。

        另一方面,安抚了民心,教化了百姓,他用三纲五常、君臣父子、长幼有序的思想巩固君主对百姓的统治。


        说道这里,我们基本了解了国学的起源和初期发展的来龙去脉:

        国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

        国学的各种思想争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历史的发展。

        儒家思想迎合了帝王统治的需要,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为官方思想,并自此延续了千年。

        可是,我们不禁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儒家思想”上位以后,为什么能一直成为官方思想,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呢?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让我们下次再来看看,君王和儒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感谢您的关注!

        感谢《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和《枢纽》给我们的启发,如果喜欢其中的观点,推荐阅读原著哦。

        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om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