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孩两岁了,学习走路,因为邻居小孩第一次走路就能走8步,第二次人家就能走10步了。
所以这个小孩,大声宣布我要学习走路了啊,大家看好!深呼吸,根据别人传授的走路经验,要先迈左脚,再迈右脚,走起,两步了,刚有点感觉,结果——啪,摔倒了。
怎么回事?怎么才5步就摔倒了,好丢人啊。隔壁小孩人家第一次走了8步才摔倒啊,我比他们弱吗?不行再试一次,这次调整姿势,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比别人走的多走的快,结果这次4步就又摔倒了。
怎么回事?难道自己没有走路的天赋?不行啊,再试一次,还是5步摔到。
再看看别的小孩,有的比自己小的都能自己一直走了,有的都可以小跑了,而我自己竟然还自己还是走不了5步。
看来我根本就没有走路的天赋啊!于是就放弃了,再也不学走路了。
另一个小孩,也学走路,他不去关注别人,走比自己快还是慢,姿势是好看还是难看,只是专心走路,第一次,三四步摔倒了,爬起来,他没有看周围有没有人笑话他,而是觉得走路很有意思,第二次第三次……都在四五步的时候摔倒了,他也并没有放弃,虽然对他来说走路有点难,但他觉得那么多人都会走路,自己一定能学会,于是爬起来继续练,一天两天三天,别的小孩两天就学会了,他用了一星期才终于让自己不摔倒。
接着他又学会了跑步,虽然刚开始跑的也很慢,但一直练习,
到上学的时候,他成了班里跑步最快的小孩……
为什么呢?
因为他一直没有放弃跑步,而其他小朋友学会跑步之后,觉得没有必要再练习,就开始去做别的事情了,但他继续锻炼跑步。
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会放弃呢?
这里面有一个原理:
一件事起步的时候越感到简单,到后面遇到困难时,越容易放弃(门槛越低的事情,放弃的概率越大)。
而一开始就比别人做的困难的人,更早地积累了面对困难的经验和心态,挺过去之后,有了克服困难的经历,能够更加乐观地面对困难。
就好比你现在做二年级数学题,你也觉得没有班里的同学,甚至没有比你小一岁的表妹做的快,还经常出错。
那么我们能说你没有学数学的天赋吗?就像我前面讲的学走路的小孩,我们把走路换成数学。
有些小孩子很聪明,于是学的快,记得快,但未来怎么样,并不取决于刚开始的快。
很多小时候聪明的小孩,最后并没有考上大学,普普通通,知道为什么吗?
学习好,并不取决于聪明不聪明,而取决于我们应对困难或者难题时的心态和经验。
一开始很聪明的小孩,会觉得自己聪明,很容易就能学会,就不愿意做更多地练习,等大家到五六年级的时候,遇到更难的知识时,对他们来说也很难时,因为他们长期以来,依靠聪明,觉得学习轻松这是思维惯性,会让他们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想要扭转这种思维惯性变得非常难,他们更容易放弃。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一二年级的时候积累应对困难的经验,尤其是从失败,到成功这个反复磨练的经验,我们有了这个经验,在面对更难的问题时,就有更强地心态应对了。
比如,你妈妈,她小时候学数学算数也是很慢的人,没有阿姨和舅舅快,但最后只有你妈妈能考上名牌大学还究生,为什么?
就是因为你妈妈小时候并不聪明,遇到难题时,坐的住,能够调整心态,相信自己总能学会。
而阿姨和舅舅们小时候没有积累这样的经验,等上中学的时候,遇到真正的难题时,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
现在,我们要不要积累客服困难地经验,体会一次次失败,最后做成功的完整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