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里提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评论这是至今为止诠释“美国梦”最深刻、细致、最有深度的一本小说。很多著名作家都对这本著作表达出了由衷的热爱和推崇,本书的作者也是美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村上春树曾反复拜读过这么书很多遍,评价这本书完美无缺,文体简洁明快,又不失自然之美。但这本书当时完成之后,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在作者菲茨杰拉德弥留之际,就像这本书最后说的那样:“我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从现在起这是首要的。这是我当下的任务——除此以外我一无是处。”他带着遗憾,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这本书叙述者尼克,从中西部搬到纽约,做了盖茨比的邻居。这本书有趣的是前数十页出现的主人公盖茨比都是从别人口中得到的,足以见得盖茨比当时在二十年代美国纽约开始兴盛的阶段是个传奇而神秘的人物。故事主线依旧围绕的是情感纠葛,尼克有一天到他的表妹黛西家吃饭,黛西的丈夫汤姆也是尼克的大学同学,他们给尼克介绍了一位姑娘,她是高尔夫球手乔丹。乔丹告诉了尼克,汤姆有个情妇叫威尔逊。而黛西曾在几年前就和盖茨比相识相恋过,当时盖茨比还是个穷小子,黛西最终选择了现实,和汤姆在一起,而盖茨比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姑娘,我想这不仅仅是爱情的力量,而且是当时美国咆哮的二十年代之下的浮躁社会带给他对财富的顶礼膜拜,让他拼了命都想过上上流人的生活。盖茨比始终热衷于在他家举办众多奢华的宴会,而他经常也不亲自到场,有太多的人去他那里吃吃喝喝,灯红酒绿,很多赴宴的人从未见过盖茨比,甚至还在不停地议论他,流传着各种关于他的谣言,还有很多不请自来的人,只是厚着脸皮来享受这种奢华的生活,而盖茨比却始终是个孤独的人,他除了钱貌似早已没有了其他的寄托和希望,他给黛西说,我就要让这栋别墅天天挤满了有趣的人,不分昼夜,全都是干有趣的事情的人,全都是很有名气的人,可是这些人都带给了他什么,大概除了表面的浮躁,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盖茨比希望能用这些虚华吸引到曾经的黛西,让她回心转意,我想是让她看到现在的自己有多风光。
盖茨比给世人编织着自己幻想着的身世,他来自富裕人家,在牛津大学接受过教育,后来继承遗产,变得如此富有。他很严肃地讲述着,而大家都听得出这些背后的谎言。然而事实上,他的父母只是碌碌无为的种田人,而他也一直流浪在海岸做些杂事,终于有一天以为淘金者改变了他的命运,留他在旁边,死后本该盖茨比继承的两万五千美元的遗赠他也没有继承到,经历了这么多之后的盖茨比,可能心里只有暴发这一条路可以走了,之后他究竟是贩卖私酒还是医药买卖,究竟是牛津大学还是其他学历,其实在那个时代里并不重要了,因为在浮躁的社会和拜金的人们眼里,盖茨是富有的,就够了。
最后,某一天晚上,他们在宴会过后离开,盖茨比载着早已开始仰慕他的昔日情人黛西,对盖茨比和黛西已经充满愤怒的汤姆载着尼克和乔丹,恰巧的是,路上的一起车祸让汤姆的情妇威尔逊失去了生命,而肇事者正好是无意的黛西,盖茨比怀着对情人的那份真爱,帮她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就在此时威尔逊的丈夫误以为盖茨比是他妻子的情夫,在汤姆的煽风点火下在盖茨比的别墅,把盖茨比枪杀后自尽了。我不知道盖茨比在暴富之后对曾经和黛西间的感情是否依旧纯粹,至少黛西并不这样认为,她曾经在金钱上放弃了盖茨比,后来又在生命面前,再次放弃了盖茨比,她给盖茨比留下的是——枉费心机、一无所获。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当时那个堕落、理想主义、放荡、社会巨变的年代早已没有了一点点人性的温存。最让人寒心的并不在此,寒心的是尼克帮盖茨比举办最后的葬礼时,几乎没有人来参加,曾经的车水马龙,曾经的阿谀奉承都比现实消失地更加彻底,正如书里写的一段话: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物质至上的世界,然而却很不真实,在这个世界上,那些可怜的游魂,呼吸着犹如空气般的轻梦,在时隐时现地东飘西荡......就像那个面如死灰、行动诡异的人影一样,那人影正穿过杂乱的树丛悄悄向他掩来。
对于盖茨比来说,他一生都在坚持着他的梦,家财万贯也好,黛西也好,他走了如此漫长的路,在走到了这片别墅草坪上,他的梦可能离他已经很近了,可是却近到他怎么也抓不住,其实这个梦早已离他远去,在他身后再也不可能找回来了,不过盖茨比终究还是相信未来的,相信明天依旧有个明媚的早晨,因为生活依旧继续,梦也依旧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