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到一个成语“剥极必复”,说的是事物不好的一面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经历了剥卦的消极颓废,从复卦开始,生命力也逐渐勃发,以前的颓势一点点的改观,整个局面呈现出了一副向上的生动景象。
原文:《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六二:休复,吉。六三:频复,厉,无咎。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无悔。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释义:《复》,亨通顺利。或出或入都没有疾病,朋友前来也没有灾难危害。遵循一定的规律返转回归,经过七天就会前来复归。利于前去行事。初九:走得不远就复归正道,没有到懊悔的程度,大吉大利。六二:停下来返回,吉祥。六三:屡次犯错误却又能屡次改正过错、复归正道,这样虽然有危险,但是最终却不会遇到灾祸。六四:本来走在行列正中间,现在独自返回。六五:敦厚地复归正道,不会后悔。上六:犯了错误,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复归正道,定会遇到凶险,会有天灾人祸不断降临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派兵出征,终将大败;用于治国,国君遭受凶险。这样的状况若不改变,十年之内国家都不宜再用兵。
故事之一: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楚人诱使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并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盟友宋国。同年五月,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相约讨伐郑国,楚共王领兵增援,两军在鄢陵相遇。
战争前夕,晋厉公占了一卦来推测战争的结果。看到卦象后,史官推测说: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及战,吕奇射其王,中目,楚师败。
故事之二:康王之死。郑简公时,晋楚两国最强大,他们交替主持着诸侯的结盟。襄公二十八年,楚国主持会盟,郑国派大夫太叔出使楚国。当太叔达到其边界时,楚国认为上次晋国主盟时是郑国国君亲自前往,而这次楚国主盟,郑国却只派个大夫前来,不合礼制,因此拒绝太叔入境。
太叔心中愤恨不平,回国后将此事告诉了郑简王。然后又对子展说:“楚康王快要死了。治国的根本是勤修政治和德行,而楚国经常恃强凌弱,以彰显自己的霸权,抛弃了修德的根本。”
子展听完后,问:“下此结论,您有什么依据吗?”
太叔解释说:“《周易》提到,复卦因上六爻动,变为颐卦。复卦上六爻爻辞提到‘迷富,凶’,意思是误入歧途不知回复,有凶险。复卦有复返之意,为阴气走到级处已无路可走而返归阳正的卦象。且本卦上六阴爻居卦级,与其相应的位于三爻,但三爻也是阴爻,两阴不能相互感应,可见上六爻上无应承。上六爻为最远位,迷途之后再返回,很难找到正道,加之没有应承之人,前途必然凶险。楚康王不修德政,恃强凌弱,迷失正道已经很远,又根据卦象所示,可知其回来已无处可去,前途非常凶险。您此次前去,一定是给楚康王送葬。”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太叔所说。不久之后,郑简公与鲁襄公、陈哀公、许悼公去参加会盟,他们刚到楚国的边境汉水,楚康王就死了。
学习启示: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是坎坷、反复的。所以我们在任何艰险的境遇下,都不能忘记初心,都要怀抱赤子之心。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及时回复初心呢?一开始是“不远复”,马上回复;然后是“休复”,非常愉快地回到初心;第三是“频复”,虽然有危险,但仍然要勉强回复到初心;第四是“独复”,居中守正,独自地、专心致志于初心;第五是“敦复”,诚信、敦厚地初心。最后一爻从反面告诉我们,迷失了“初心”就会有大凶险。所以我们要有“天地之心”,要“为天地立心”,只有把这颗心找回来,就“吉无不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