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想象力,旷世穿越情,生自己、灭自己的衔尾蛇
01前言
《前目的地》不仅"烧脑"、"超爽",还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令人神魂颠倒。
它讲述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令人荡气回肠。故事中,“时空特工”一次又一次时空穿越,执行“时空管理局”下达的特殊任务。
不过,看《 前目的地》之前,你若眼快手快地找到《你们这群僵尸》(‘All You Zombies’)”来读的话,那真是你的大不幸,因为,你已经被剧透了。本片确实改编自罗伯特•A•海莱因的经典短篇小说。
如果你是科幻迷的话,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罗伯特•海莱因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硬科幻小说巨匠,曾经五度荣获科幻小说最高奖项“星云奖”,与提出“机器人三定律”的艾萨克•阿西莫夫、《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阿瑟•克拉克并称科幻小说三巨头。
海莱因的科幻小说之所以如此历久弥新,一方面在于他严格的科学考证让作品经得起推敲,另一方面还在于他独特的创作题材,其中包括宗教、自由意志、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因此其作品也常常引来争议。
小说《你们这群僵尸》可以被称作“一切时间悖论故事之母”,难怪导演斯派瑞兄弟(Spierig brothers)会非常钟情于这个充满原创性和异质性的故事。
《前目的地》为2014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竞赛片或许有些人在时间顺序上,先接触其他科幻作品,然后再看到罗伯特·海因莱的作品,便误以为《你们这些回魂尸》或《前目的地》倒像是在模仿他人。错,事实正相反。也许正是这些误解,导致本影片的价值被低估了。
《前目的地》经过精心改编和电影语言的重塑之后,其复杂性和冲击力可能比起原著还要更胜一筹,不论对观众的逻辑推理能力亦或是心理承受能力都构成了极大挑战。尼采曾说过“去见女人,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在这里不妨戏仿一下——去看《前目的地》,别忘了带上你的脑子。
影片标题《前目的地》(Predestination)直译的话就是“命中注定”,而预定悖论正是本片的主旨。
我的人生就像一条蛇在吞吃自己的尾巴《前目的地》中伊桑•霍克多次提起的“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的人生就像一条蛇在吞吃自己的尾巴”,这篇小说讲述的即是一个类似“鸡与蛋”的原型故事,同时其突破天际的脑洞又让已经不再稀奇的“环形结构”重新变得异常激进。
与《银翼杀手》相似,《前目的地》营造了复古情调。不同的是,《银翼杀手》还有着强烈的哥特风格。
电影在原著基础上改编,在人物设置上多加了两个角色,剧情更复杂,叙事结构更多变,镜头语言、剪辑和画面处理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
总之,这部影片软有软的看点,硬有硬的道理,就看你的眼光怎样了。
02硬内核与软文艺可以兼得
影片把古老的衔尾蛇概念,与“单一时空穿越”的科幻悬疑元素结合在一起,讲述“时空特工”一次次穿越过去,执行“时空管理局”下达的特殊任务的故事。
单是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来具象展现衔尾蛇,已经够惊艳无比的了,更令人兴奋和不可思议的是,作者再加上“单一时空穿越”背景。这需要多么逆天的想象力。
“我”立下人生目标,肩负使命,穿越时空,发誓要解开过去和现实中的谜团。
如果说“单一时空穿越”的主题是影片的硬科幻内核,那么“衔尾蛇”概念就给影片注入了浓郁的文艺气质和哲理思辨,再加上伊桑.霍克这样一位文艺片男神的加持,就让影片充满悲凉沧桑的况味。
太多的电影都是文艺有余,科幻不足。而这部《前目的地》,可以说二者相得益彰,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可或缺。
衔尾蛇:雌雄同体, 口咬尾03远古的“衔尾蛇”,给影片注入迷离、奇幻的文艺况味
衔尾蛇,一条吃着自己尾巴的蛇,不断吞噬自己,又不断从自体再生,是生命轮回往复的象征。
在古代北欧神话中:用嘴咬住自己的尾巴,头尾相衔,雌雄同体,象征着“不死”、“完全”、“无限”、“世界”、“睿智”等等种种意味。
在古希腊及很多远古神话中:都流传着一条吞食自身而存活下去的蛇,比喻人从诞生之日起,不断蚕食着昨日的自己,死后转生,重新由婴儿开始重复新的一生。
在荣格派心理学中:象征着对于个人自给自足的循环这样的个性化,也象征着自我陶醉。
1964年,珍妮生下女儿后,医生把珍妮的女性生殖系统切除了 不过,她还有一套男性生殖系统,所以她变成了他——青年约翰04雌雄同体的衔尾蛇: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答案是“公鸡”!
根据影片设定,想要形成衔尾蛇环状,其必要条件是,“我”必须具备两套生殖系统。
影片中有两个场景,说明“我”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此外, 别无他人。
一是,医生对刚完孩子的珍妮说,“你是独一无二的”。
二是,在前往医院偷孩子时,时空局主管罗伯森对酒保说,“你是独一无二的”。
还记得当罗伯森对酒保说完,“你是独一无二的”时,酒保是如何回答的吗?酒保苦笑了一下,“公鸡”。
生下小珍妮的大珍妮,做完变性手术后,就成了青年约翰。青年约翰穿越回去与长大了的珍妮相爱,啪啪啪,又生下下一个小珍妮......周而复始。
珍妮变成青年约翰雌雄同体的“我”,可以自我繁殖,自给自足;可以没有亲朋,没有历史;只需管好自己,就能最大限度规避时空悖论。这个循环体没有任何冗余,达到最精简的状态,不仅高效,关键可以尽量少的干涉他人,符合熵减的原则。
总之,衔尾蛇模式,是 “单一时空”穿越中,规避祖母悖论的最佳手段。在改变甚至牺牲小“我”一个人的命运基础上,却将时空穿越行为可能对社会、对历史的影响程度减少到最小。
酒保带着青年约翰穿越回1963,见到珍妮 酒保带着青年约翰穿越回1963,见到珍妮 酒保带着青年约翰穿越回1963,见到珍妮 在1963,青年约翰与珍妮相爱 1964年,刚出生的珍妮被酒保的“我”偷送到1945年的孤儿院 1964年,刚出生的珍妮被酒保的“我”偷送到1945年的孤儿院 被遗弃在孤儿院门前05“单一时空”穿越,成就影片“硬”科幻内核04
《前目的地》直指“单一时空”。这是本片作为时空类影片最大的价值,片中细节处理又是最大的看点。
所谓“单一时空”是相对“平行时空”而言的,简单说,在电影构造的宇宙里,只有一个世界,并且每个个体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反,平行时空呢,就是在电影构造的宇宙里还有另一个,甚至无数个世界, 每个人在这些世界里都有一席之地,即每个世界里都有一个你、我、他。
所有因穿越引起的时空悖论都来自“单一时空”,也够难为科幻影片的编导,既要让情节酷炫,还要小心避雷,可谓殚精竭虑,当他们实在处理不了时空悖论带来的麻烦时,索性就玩起“平行时空”的诡计来,也叫“多重空间”、“平行空间”等。
所以时空悖论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科幻影片的层次。
平行时空电影,举例来说,有我特别喜欢的《彗星来的那一夜》。该片,其实是裹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讲了一个关于面对改变命运的机会,如何选择的故事。不过镜头语言非常细腻,细节做得无可挑剔,所以除了文艺范儿,还很益智健脑。
时空穿梭让人头脑混乱时间是一条发展中的线,你所做任何事情都存在因果关系。简单来说,时空悖论有以下4种形式。
祖父(母)悖论:甲回到过去,在其祖父(母)结婚前杀死祖父(母)。既然甲的祖父已死,就不会有甲的父亲;没有甲的父亲,也不会有甲。反过来,既然甲不存在,就不可能回到过去,杀死其祖父。
先知悖论:甲到达未来,得知将发生不幸结果A。甲于是回到现实做出了防御措施,随后发生结果B。既然结果A在未来根本没有发生,甲就不可能得知结果A。
命定悖论:甲回到过去,阻止乙发生车祸。孰料正是甲的阻止,才导致乙执意要驾车,继而发生车祸。此悖论与自我实现预言相似。
咖啡悖论:甲喝了有毒的咖啡,当毒性发作时,甲向过去的自己发消息,告诉过去的自己不要喝那杯咖啡,于是过去的你没喝那杯咖啡。那么问题来了,你既然没喝那杯咖啡那你怎么会发出那条消息?
酒保记起录音机里的提示,1970有一场炸弹 酒保回到1970年炸弹客现场,发现了被烧伤的青年约翰 烧伤人去往到1992年治疗时空悖论告诉我们,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改变,关键要解决结果和成因的矛盾。
《前目的地》中,时空规划局的使命是对世界上发生过的事情稍加“修正”,而不是改变。
作为观众,理解时空悖论,对欣赏和评判影片有很大的帮助。
但根据命定论和影片的内容来分析,这个“修正”并不是通常理解的“修改到正确”,而是“维持”和“复位”的意思。
06穿越中,避过时间悖论的坑,却掉进人性弱点的陷阱结语
时空局boss罗伯森,为集团利益和个人功利,暗中操纵,不惜牺牲“我”的一生,来成全他的事业。
大boss 罗伯森酒保时期的“我”,一心只为捉住炸弹客,而玩命穿梭时空,他称之为“人生目标”。他是承上启下的,招募约翰、偷婴儿、救烧伤人,最后,杀了炸弹客,自己又替补成为炸弹客。
青年约翰时期的“我”,一心要找到那个毁了她(他)的女儿身的男人,待回到1963年,却发现自己正是自己要找的人。
酒保对约翰说,你将建功立业女性珍妮时期的“我”,性情高傲,智商高,只爱自己,最后,真的爱自己,生了自己。
正因有这样的执念,不同时期的“我”都被大boss操纵在手,还浑然不知。
老炸弹客从未来带来简报 老炸弹客从未来带来简报 老炸弹客从未来带来简报图片描述 他认为自己修正了历史,减少了人员伤亡只有到了老炸弹客这个人生阶段,才能看清罗伯森的目的和“任务”的真相。“我”之所以成为炸弹客,是相信自己做得对,相信除掉少数危害他人的人,换来更多人的安宁做得对。
讽刺的是,这种以小代价换取大利益,从某种角度说,与罗伯森价值观不谋而合。其实这也是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之一——“有轨电车悖论”。
老炸弹客劝说酒保不要上罗伯森的当,不要杀他,二人应该和解,从此解开命运死循环。但酒保从他的角度和观点出发,暂时看不到这层利害关系,一门心思要除掉炸弹客。
“我”的宿舍床头挂着两张纸,上面写道:
'Never do yesterday what should be done tomorrow.If at last you do succeed,never try again.'
“永远不要把明天要做的事放到昨天去做,如果你最后成功了,绝不可再尝试。”
这就揭示了时机的重要性,即使事情有合理的成份,但若超出人们的认知,后果就是被干掉。
@蝴蝶飞舞Butterfly欢迎交流,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