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解读:
这句话,有两种解释。
孔子很少谈论利的事情,因为谈利就会伤及仁义。谈利,人就会无耻,为了利不择手段,不讲道义。
所以孔子讲的少。
孔子也不谈论命。
为什么不谈?接受命运,您的命是什么样的,您出生在什么家庭,不是您决定的,说这个没什么意义。
尽人事,安天命,您现在有什么条件,可以利用,可以努力这个才重要。
所以,很多人抱怨自己家庭差,社会差,工作差,长相差,没什么好抱怨的。
这是命,您所能做的,就是利用您现在拥有的,您的才智能力去提升自己的生活。
孔子从来不肯定那个活着的人,具有“仁”这个标准。
仁太高了,一般人达不到,仁是最高道德要求,当然没人做到,所以,也没办法说谁是仁者。
第二种解释是什么?
孔子不怎么谈利,谈利有害道义。
我们现在很多人,天天就想发财,从来不求道,懒惰,不锻炼自己的能力,不去干活,就是想要利,想一夜暴富,想财务自由,想发财想疯了,不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手段恶劣,坑蒙拐骗偷, 什么都敢干,为了利,胡作非为。
所以,孔子不谈利,就是为了大家求道义,有了道义,富贵自然就来了。
孔子赞同命与仁。
命是上天注定的,您没办法改变,从这个角度来讲,说改变命运本来就是错误的,您爹是谁,您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接受。拜干爹也不是改变命运,而是后天努力。
您出生不好,您也没办法改变,您也只能接受。
尽人事,安天命。命不好,不用抱怨,我们接受命运,然后在奋斗,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样,很多人就少了怨气,怨恨。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本事,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甚至殴打父母,成天怨声载道,这改变不了命。
您必须接受,并且靠自己去奋斗,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您就是您,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的人何尝不是君子呢?
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就没什么不开心了,再奋斗,这样的人,就显得有人格魅力了。
苏致庸唯一VX281726639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