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草铺杂谈想法
情绪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的偏见丨科学处理情绪指南

情绪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的偏见丨科学处理情绪指南

作者: 昙丹 | 来源:发表于2017-09-06 23:51 被阅读210次
    情绪如烈酒,小酌怡情爽喉,喝多了酒精上头啊

    没有所谓的坏情绪

    处理不当它就是有害身心的“毒”

    科学面对它就是认识自我的“药”

    要培养真正的独立思考

    咱得先把体内左冲右突的情绪整理好



    01

    情绪的产生与外界无关

    我们每一次的情绪反应,都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你说“不对啊,有人骂我我生气难过,难道不是骂人者造成的吗?”

    且看刚结束的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中的两个女孩。

    来自小地方的小玉,先因“自认为拔尖”的英语被嘲笑而举足无措地愣住,后又因一条花内裤被寝室的八卦姐妹花嘲笑而趴在床上大哭:“你们都瞧不起我”;

    而被嘲笑头发像鸡毛掸子的小红,却可以“没心没肺地”把别人的话当作玩笑。

    -“不不不,(你这头发)像一个鸡毛掸子” -“我觉得她说得比较形象”

    同样面对嘲笑,为什么不同人有不同反应?

    “她们性格不同啦!”是句方便又正确的废话。

    没有任何事情能造成我们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源于我们对事情的解释,源于我们一整套难以觉察细节的反应机制。嘲笑或玩笑只是一个外界刺激,一个启动这套机制的催化剂。

    小玉觉得受伤,表面上看是因为“你们都瞧不起我”,更深层的自我解释其实是:“我很差劲”、“我不值得爱”、“我没有价值”……

    ——这个从小到大只有“我瞧不起别人”的份儿的学霸姑娘,“学习好”本是她自我价值感的最大来源,现在这个最大来源连带其他都被“瞧不起”了,就像一个小孩,自己最心爱的玩具被人摔在地上碎成了渣儿,能不崩溃大哭嘛。

    但“我没有价值”这个解释太痛苦太难以接受了,所以她选择指责别人——“你们都瞧不起我”——来逃避这份痛苦。

    一整套流程粗糙地看下来,大概像这样(实际当然更复杂微细):

    ①外界刺激:室友笑我的英语和花内裤

    ↓↓

    ②自我解释:表面-她们都看不起我,深层-我没有价值

    ↓↓

    ③情绪反应:难过生气大哭

    所以你们看,情绪反应完全就是自己对事情的解释造成的,外界刺激只是诱因。

    02

    对事情的想法和解释,源自从小累积的偏见和信念

    想法是信念的主要成分,而信念的形成总有起点。

    如果小时候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比如爸爸答应你去动物园却因别的事爽约了,你可能会难过失望。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些想法来解释你的经历。比如:爸爸不爱我。

    如果你一再失望,这些想法就会变成一种信念,让你相信自己真的不可爱。再过几年,你可能就认为这是事实。经历就像烙印,体验越多,烙印就越大越深,自我局限的偏见和信念也就越发顽固。一个人难以面对的心结,其实就是一个庞大深刻的烙印。

    如果这个庞大深刻的烙印没有被抚平,长大后再面对类似刺激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做出和小时候一样的反应——每一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连摔倒的姿势都一样。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春风十里不如你》中的小玉,大学前一直是学霸,是“别人家的孩子”,照理父母都很喜欢,怎么会有一再失望的儿时经历?

    来,也当过几年地方小学霸的我(低调低调),不请自来先抢答一发……

    小时候,爸妈都不怎么管我,不打不骂也不夸。每天我都得想尽办法吸引他们注意(早已埋下失望的种子)。一两岁时学到的绝招是哭,刚开始很奏效,一哭就有人哄,后来不知哪个怪阿姨出了馊主意,叫他们放着我哭,天塌下来都别管,哭这招就不顶事儿了(种子一直生根发芽)……

    五岁开始上学,学习挺好,我爸居然开始夸我,还鼓励我好好学习考大学。艾玛这下我可知道了,被爸妈喜爱关注的秘诀就是要学!习!好!从此那叫一个认真,高中之前几乎没跌出过年纪前三——除了一次,好死不死考了个第四,我爸随口说了句“还没谁谁谁(常被拿来和我比较的邻居小孩)考得好”,当时我就哭了……重拾一两岁时的绝招……(看这烙印,这么点小事儿我记到现在)

    回头想想,“学习好”,只是在我们失望过很多次以后,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一个让我们觉得自己值得被喜爱的理由。所以我很理解,当小玉上了大学发现自己“学习一点都不好”,那简直五雷轰顶啊。

    03

    直面情绪,就是抚平烙印、移除偏见的绝佳机会

    写到这儿,有点担心会有读者回过头怒怼父母,抱怨所谓原生家庭的命运和现实环境。

    但抱怨命运、指摘他人、迁怒时代、咒骂环境或反过来自我安慰,都是容易的、同时没什么鬼用的做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喜欢那些“以传播情绪为己任、没什么观点和有效方法”的丧文怒文鸡汤文——沾染了那么多丧气和怒气,喝了那么多鸡汤,我们有什么实质性改变吗?

    很遗憾,没有,连审美疲劳都没有。新瓶装旧酒、新热点套陈词滥调的情绪文,还是跟女孩子的例假一样,十万加、百万加、千万加地每月照来不误。

    为什么看情绪文没用?前面说了,情绪的根源不在外部。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对我们的情绪负责,没有人有义务要讨我们的欢心

    而那些情绪文,正是采用了逃避自己情绪责任的典型方法:

    1)压抑

    这是鸡汤文的典型做法,看起来是安慰,“你是最棒的”、“要乐观积极”、“坚强点别那么脆弱”(当然可能没这么直白啦),其实是逃避了实际发生的问题,也阻断了读者向人进一步倾诉的欲望;

    2)投射

    这是丧气文和怒气文的典型做法,因无法面对自己的无力感和无价值感,而把锅统统甩给外部,“我混的这么惨都是社会的错,爸妈的错,领导的错,甲方的错……天下都错我也没错……”是骂的很爽,但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依然免不了颓丧生气。

    压抑和投射都是治标不治本,连情绪根源的一根毫毛都动不了,还浪费了认识和化解自己顽固偏见的大好机会。

    那要怎么办?

    最直接的方法是,面对它——不压抑、不投射、不逃避(可以来个深呼吸先)

    1)仔细觉察那份情绪,那到底是什么感觉?有什么身体反应

    2)想想自己对引起情绪的那件事的解释判断其是否正确

    3)整理好自己的情绪,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对事不对人

    举个例子,我今天被领导骂了,很难过(情绪),感觉内脏都在往下沉(身体反应),觉得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干不好(解释)——诶不对啊,被领导骂了不等于我一无是处啊(判断解释的正确性)。

    这时候发现了自我解释的局限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情绪,从而腾出脑子解决实际问题——哦领导骂我因为这篇稿子的标题确实没起好,我得好好研究下……

    之所以特别提出觉察身体反应,因为它是情绪发生的直接信号——很多人连自己生气了都不知道,浑浑噩噩地就被冲昏头脑,而身体反应可以让我们对情绪有更多觉察。

    当然,要完全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移除偏见非常不容易。不仅要有勇气承认“这情绪是我自己的原因”,有勇气面对不断追问分析揭伤疤的痛;还要有足够的敏感,能觉察到身体的反应和情绪的发生。

    这种练习虽然不能马上抚平烙印移除偏见,但经常摔倒的人比较了解大地,每一次情绪都是一个机会,只要能带着觉察,我们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拿回我们对自己的控制感。


    >>推荐阅读

    1)入门:《心灵的七种兵器》,武志红 著

    这本书介绍了4种常见情绪:悲伤、愤怒、内疚、恐惧,并对每一种情绪的背后原因进行了心理分析,同时提出了3种觉察和应对情绪的具体方式。虽然有些专业名词解释得模棱两可,但作为入门够了。

    2)进阶:《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克里斯多福·孟 著

    经典中的经典,国内很多心理学和灵修作者,如大陆的武志红、台湾的张德芬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引用此书。我前后读过三遍,每一遍都能发现新东西或推翻之前的误解。书名虽叫亲密关系,但实际上对所有人际关系都适用。

    好书当然不止这两本,对于比较少接触心理学的读者来说,跟着这两本书的引用也能顺藤摸瓜找到很多啦。

    最后,愿我们都能获得不被情绪裹挟的纯净觉察力和思考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绪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的偏见丨科学处理情绪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rb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