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争是因为争不过?2022-09-02

不争是因为争不过?2022-09-02

作者: 罗名旨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08:19 被阅读0次
燕云十六州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写了一首散曲《四块玉·闲适》,全文共四段,最后一段为“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说的是不争。整段话看起来有点像阿Q似的自我安慰。正如有人说的,不争,就是因为争不过。

王安石变法时,守旧派被贬,司马光也是反对新法,但他知道宋神宗变法决心很大,对王安石的新法非常支持,争不过,于是就干脆离开朝廷,隐居洛阳十五年,潜心编篡《资治通鉴》。直至宋神宗驾崩,宋哲宗继位,垂帘听政的守旧派高太后又重新启用司马光为宰相。

人天生有好斗、好争的本性。只要有条件,就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更好的。有条件,争得过,自然就会争。就像一些人本无野心,后来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于是野心也就膨胀了。这在古代皇后临朝听政、外戚专权的现象中体现最明显。北宋年间出身低微的刘娥,15岁时嫁给了一位叫龚美的银匠。后来在京城因美貌被太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看中,隐瞒身份进宫后历经周折,最终因刘恒即位,没有名分的刘娥因受宠而封为“美人”,从地下走到了前台,到最后封为皇后。

国家也一样。金朝与辽作战,宋朝见对付劲敌的机会来了,就与金合作灭辽,事先商定灭辽后宋朝只收回燕云十六州。而在与辽的作战中,宋朝一直打败仗,让金看出了实力不强,加之金朝从燕云十六州中掠夺了大量财物,并占有了燕云十六州的九个州,国力大增,原本是盟友,此时就有了灭宋的野心。

当然,也有确实大度不争的,不争并不是因为没有实力,并不是争不过,而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任过兵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要职,还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算是位高权重了,被后人称为“贤臣良相”。他在京为官时,家人曾致信给他,说与邻居因争三尺宽的宅基地而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使这场官司打赢。

张英阅信后坦然写了一封回信劝解,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就是说一切都会成过眼云烟,何必要争?

家人接信后,采纳了意见,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也很明事理,见对方如此,也主动让出了三尺宽,双方让出的地形成了六尺宽的一条地带。最后这里成了六尺巷。这就是不争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长寿之人都雍容大度,不计较。

无论是争得过还是争不过,如果真能上善若水,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争,那就是真的达到了至高境界。〔文/罗名旨 作者为媒体编辑。〕

相关文章

  • 不争是因为争不过?2022-09-02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写了一首散曲《四块玉·闲适》,全文共四段,最后一段为“南亩耕,东山卧,世态...

  •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你的争是争得过但不争,还是争不过不争?不得不承认,我的不争是争不过。能力在那里,却心比天高。只能美其名曰退而求其次...

  • 争也不争,不争也争

    之前有幸参加了一个全国语文某课题研讨小组,我看了看参加讨论的人员,很多是语文学科的带头人,并且不少大咖级别...

  •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想通过今早艾灸过程中看的《雍正王朝》其中一节剧情来展开理解。...

  •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上个礼拜,4年未更新的李叫兽,突然更新了一篇文章,瞬间10W+,可见李叫兽在读者朋友心中的地位怎样。虽然他是一个教...

  •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一个人永远不会被别人改变,只能自己改变。无论对某件事,还是对某个观点,永远不要试图在语言上胜过对方,不要试...

  • 争而不争,不争而争

    争而不争,不争而争 1.守住中心,强大内心,收放自如。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可以假争,争可以同频共振,但要能及时抽离。...

  • 明天你好

    不争是最大的争,这所谓的不争是不针锋相对地争,不争左而争右,不争上而争下,不争今而争明,跟别人错开,人取我予,人予...

  • 争?不争?

    去年曾读到英国诗人瓦特兰德的一首小诗 Dead or alive,生与死,杨绛先生的翻译可谓入木三分:我不...

  • 争不争

    有一个比我小6岁的小孩,一起在看中国好声音,刚好放到了一个哈林老师的画面。 她说:“这个人,每次别人唱歌,他听歌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争是因为争不过?2022-09-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sdnrtx.html